曹操的太学生涯:建立人脉朋友圈,关键是有位伯乐让他名声大噪!
公元173年,18岁的曹操被老爸曹嵩接到京城洛阳,安排他到太学里读书深造,这是当时汉帝国的最高学府,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向往的地方。由于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科举考试要到隋唐才开始实行),所以太学的招生办法主要是考试和保送,就是每个郡都有定额推荐本地的学子考试入学,或者通过相关的推荐人保送到太学里来。
当时有规定:品级2000石以上的官员,是可以送一名子弟到太学学习的。曹嵩是大司农(相当于分管农业和财政的副总理),正是属于这个级别的,所以他把自己的儿子曹操送到太学里,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曹操在太学学习的两年里,他主要是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建立人脉成立自己的朋友圈,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人才基础;第二是宣传推广自己打响名声,为以后的事业发展建立好名声。
这些高级官员的孩子来太学读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混一个就业的资格,进入太学就等于一只脚踏入官场了。因为当时朝廷选拔官吏,在太学里的这些同学会得到优先考虑的。其实曹嵩把自己的儿子曹操安排到太学读书,就是为将来接自己的班做好准备的。
曹操进入太学的一件事就是广交朋友,其实这和现在很多大学里面都是一样的,最大的收获有时不一定是读书,而是结交同学积攒人脉,为将来铺路。当年的曹操也是这样,他在太学里认识了很多人,对他日后打天下有着不同程度的帮助。
比如后来担任庐江郡太守的刘勋,在袁术灭亡之后归附了曹操,还有赫赫有名的许攸,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帮助了曹操,还有张邈等等都是曹操在太学认识的。
曹操进入太学的第二件事就是推广自己打响名声,曹操对官场的那点事儿是很清楚的,再加上老爸曹嵩就在旁边指点,曹操对如何推广炒作自己已经胸有成足。想要推广自己,必需要找一个名士,找谁好呢?老爸曹嵩让自己的儿子先去找乔玄,乔玄当时担任的是少府,也是九卿之一的高官,和曹操的老爸算是同级的,而且关系也比较好,相互串门是经常有的事儿。乔玄是当时的一等一的名士,并且看相非常的准确,是当时官方公认的看相第一高手。
据《三国志》记载,有一天曹操去拜访乔玄,乔玄见到他很惊奇,说:“天下将要大乱,不具备治国才能的人是无法挽回这个局面的,而能够安定天下的那个人就是你。”
然后又拉着曹操的手激动地说:“我见过的天下的名士太多了,还没有见到像你这样的出色的人;你一定要自珍自爱,我百年之后打算将妻子儿女都托付给你。”
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人,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当过司空、司徒、太尉,位极人臣,可见其在当时是多么牛逼。公元184年乔玄去世,年七十五。乔玄这个人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尽管屡历高官,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他为官清廉,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灵帝遣使吊唁,并赠送财物,命以隆重的礼仪安葬他,被时人称为名臣。
有乔玄这样的名臣如此看好曹操,竟然将妻儿老小托付给18岁的曹操,如此一来,曹操当然是名满天下。话说乔玄不亏为看相高手,曹操最后的事业正印证了他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