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圣旨没人造假?只看第一个字很难做到,后果太严重

2019-03-13 13:34:48 造假,圣旨,后果

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能进步的不仅仅是我们制造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工艺,就连造假技术也是日渐的上升,这就让许多人有个疑惑,造假无论是在哪朝哪代都是有的,但是为什么在封建王朝时期却很少有圣旨造假?只看第一个字很难做到,后果太严重。

第一,我们要看圣旨的质地,圣旨并非是普普通通的纸张,皇上所下达的命令,如果写在圣旨上,那就决定着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说圣旨的质地就是非常严格的,甚至有些朝代的圣旨都是具有金丝线,而且制作圣旨有严格的规定,有专门人群负责,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弄到这样的材料,那么连圣旨都没有,谈何在圣旨上假传命令?如果是自己造假一份圣旨,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因为圣旨是由专门人负责,负责的人都会在一定的地方写上自己的名字,都有一定的考证,根本就没有假传圣旨的机会。

第二,不仅仅是圣旨的材料,而且圣旨上还有许多隐秘的地方,比如“奉,天承运”之中的奉字,书写的位置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只是根据祥云的位置来写的,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一点,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冒然仿制圣旨,那么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大,仅仅是这一个字,许多人都模仿不来,更别说还有其他的具有隐蔽性的地方了。

第三,犯罪成本太高,在古代,如果发现假传圣旨,几乎就是诛九族的大罪,没有人会为了一张假圣旨,而把自己的全家都赌进去,除非是谋反这样的大事,如果说假传圣旨的罪名只是普普通通的警告,或者是对于一些官员罚一些俸禄而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有更多的人假传圣旨,历史并不是这样的,一旦被发现假传圣旨,几乎全族就要被诛,因为在古代,黄帝被视为最高权利的象征,被视为天选之人,不允许有这种冒犯天威的情况出现,自然而然,假传圣旨的人就少了,甚至几乎没有。

在古代,假传圣旨的人很少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模仿一张圣旨的难度太大,更是因为,假传圣旨的罪名过重,古代是很看重血缘关系的,看重血缘关系就意味着家族一体,这种情况之下,家庭中的其他人也不会允许,毕竟在封建王朝的时候,皇帝才是天选之子,假传圣旨就等于冒天下之大不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