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 | 历史上的皇后之乡
大同自古出美女。
明朝学者谢肇浙在《五杂俎·卷四》中,对大同女子作出如此评价:“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塞之所无有。”
大同实为人杰地灵之地。古时,这里处于边塞民族和中原之地的交汇之处,思想文化交流频繁,各类人才齐聚。古代,这里的女子不光有美貌,更有一种开阔的胸怀,一种博大的气质,能担当得起皇后的位置。据统计,大同一共出了25个皇后、9个皇妃,当为冠绝。她们个个都不是柔弱之辈,智谋堪比男子,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1.北魏文明冯太后,先后辅佐了文成帝、孝文帝等三代皇帝,文成帝在位时,她为文明皇后,死后被葬于方山永固陵,追封谥号为文明太皇太后;
2.娄昭君为北齐文宣帝皇太后,但是没做过皇后,谥号神武明皇后;
3.娄昭君所生的次女太原长公主是东魏皇帝元善见的皇后;
4.北周卫国公独孤信[隋朝云中(今大同)汉化鲜卑人]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
5.北周卫国公独孤信四女为元贞皇后(唐高祖李渊的母亲),618年李渊称帝后追封为元贞皇后;
6.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七女为隋文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7.晋王李克用之妻刘氏、妾曹氏系应州人,先为王妃,李存勖继位后册封为皇太后、皇太妃;
8.后晋皇帝石敬瑭之皇后李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儿永宁公主;
9.后晋末帝石重贵之生母安氏系大同人,册封皇太妃;
10.后唐末帝李从珂皇后刘氏乃浑源州人;
11.后汉皇帝刘知远皇后李氏(人称李三娘)系应州人;
12.宋仁宗赵祯皇后郭清悟,代北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后被废为净妃;
13~31.辽朝的皇后和皇妃多出自大同地区,有如下诸人: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懿祖庄敬皇后萧氏、玄祖简献皇后萧氏、德祖宣简皇后萧氏、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世宗怀节皇后萧氏、穆宗皇后萧氏、景宗睿知皇后萧氏、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圣家钦哀皇后萧氏、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兴宗贵妃萧氏、道宗宣懿皇后萧氏、道宗惠妃萧氏、天祥皇后萧氏、天祚德妃萧氏、天祚文妃萧氏、天祚元妃萧氏(出自《辽史·后妃传》);
32.明朝正德皇帝也曾纳妃李凤姐。
为什么大同会有这么多美人呢?追根溯源,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自古以来,大同是众多民族杂居地带,早在北魏时期,朝廷就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从人口进化论来讲,定会产生优良人种。
二、古城大同,乃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各类人材荟萃之地。特别是北魏时期,从天兴元年春正月至、正平元年三月,北魏王朝先后五次强制迁徙各族人口于平城,开辟了铁作、木作、纺织、酿酒、商业等作坊,各类优秀人材互通婚姻繁衍后代,子孙定会漂亮。
三、根据事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所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很多大臣都不愿意随迁,但是又拗不过朝廷旨谕,只好勉强而去。到洛阳后,忍受不了夏季酷热,便奏请魏孝文帝恩准“夏回冬去”,即天热时回大同,天凉时去洛阳,历史上称这些人为“雁臣”。据说,当时很多宫女也是随着雁臣”一起“夏回冬去”。后来,人们认为这样路途奔波太麻烦,便称病不朝。魏孝文帝知道这些人好逸恶劳,成不了大事,便恩准归田,宫女们多配给浑源县和应县的边防将士。边防将士英姿勃勃,宫中侍女貌若天仙,英雄配美人,繁衍后代当然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