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医疗助手。根据你的描述,急性肾衰竭通常表现为少尿、水肿、高血压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如果患者的尿量小于400毫升/天,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同时,应注意休息、预防感冒、控制血压和饮食清淡易消化。 如果是由于急性肾衰导致的少尿通常这种状况会持续几天,但是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先使用一些利尿的药物,也可以采用腹膜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无论哪种治疗,都需要一个过程,保持良好的心态,过段时间会好。 长期肾虚不会直接导致肾功能衰竭,但如果出现尿量缩小或无尿,身体出现水肿等病症,可见于肾脏出现疾病引发,应该按时到医院门诊泌尿科救治检测,依据病情发病原因采用医治。 在处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尿量,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少于17ml或无尿时,应考虑有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可用20%甘露醇 250ml快速静脉滴注,或速尿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一般多能于1~2日内恢复。 当尿量≥1500ml/24h,适当补充Na 、K 及H2O、如尿量≥2000ml/24h,液体的补充只须补充尿量的2/3,并需补充K 、Na 、Cl-同时可肌注醋酸去氧皮质酮3mg以减少尿量。 对于DIC的处理主要是终止妊娠以中断凝血活酶继续进入血内。对于处于凝血障碍的活动性出血阶段,应用肝素可加重出血,故一般不主张应用肝素治疗。若病因已去除,DIC处于纤溶亢进阶段,出血不止时则可应用,如6-氨基已酸4~6g、止血环酸0.25~0.5g或对羧基苄胺0.1~0.2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内静脉滴注。 最后,建议你及早进行系统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休息、预防感冒、控制血压和饮食清淡易消化。
肾功能衰竭的分期及症状?
1.少尿期: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严重者可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氮质血症等。此期持续几天到几周,持续愈久,预后愈差。2.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毫升时,即进入多尿期。3.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病患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肾功能衰竭可以治愈吗
肾功能衰竭分两种情况,一种可以治愈一种不能治愈。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肾前、肾后和肾后因素引起的。如果及时诊断治疗和干预肾前肾后因素,肾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衰竭无法治愈。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肾功能逐渐下降,直至肾功能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废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需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法治愈。 肾功能衰竭病患假如现在尿量正常,没有重要的高钾血症,存活时候大概在几个月到几年之间。假如现在已经少尿、无尿,有高度水肿、重要的高钾血症,不选择透析,存活时候大概在几天到几个星期。不一样岁数的肾功能衰竭病患存活时间也是不一般的,如果为青年人,体质绝对较强,存活时间可能稍微长一些。
急肾衰
您好,欢迎咨询。资料较少,描述不详。不能面诊,医生意见,仅供参考。出现所谓的尿液发红,可能是肉眼血尿。出现血尿不一定就是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肾小球肾炎、膀胱炎、肾病、肾结核、多囊肾等情况。如果查不到原因,就需要做肾脏穿刺活检明确。 建议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进一步治疗。平时要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喝水,多排泄。 根据尿量减少与否,急性肾衰竭可分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伴少尿或无尿表现者称为少尿型.非少尿型系指血尿素氮,血肌酐迅速身高,肌酐清除率迅速降低,而不伴有少尿表现;临床常见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临床过程分为三期: (一)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持续1—2周,长者可达4—6周,持续时间越长,肾损害越重,持续少尿大于5天,或无尿大于10天者,预后不不良.少尿期的系统症状有: 1, 水钠潴留 患儿可表现为全身水肿,高血压,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有时因水潴留可出现吸湿性低钠血症. 2, 电解质紊乱 常见高钾,低钠,低钙,高镁,高磷和低氯血症. 3,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为恶心,呕吐,疲乏,嗜睡,呼吸深快,食欲不振,甚至昏迷,血pH值降低. 4,尿毒症 因肾排泄障碍使各种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四,可出现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血中尿素胆氮及肌酐增高的浓度相一致. (1)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严重者出现消化出血或氮,而消化道出血可加重氮质血症. (2)心血管系统:主要因水钠潴留所致,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包炎等. (3)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嗜睡,伸直混乱,焦虑不安,抽搐,昏迷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或皮肤干燥,可表现为意识,行为,记忆,感觉,情感等多种功能障碍. (4)血液系统:APF常伴有正细胞正色素性皮靴,贫血随肾共蒙恶化而加重,系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血管外溶血,血液稀释和消化道出血等原因所致.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及消化道出血)多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和DIC引起.急性肾衰早期白细胞总数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增高. 5,感染 感染是ARF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以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多间,致病菌进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 (二) 多尿期 当ARF患儿尿量逐渐增多,全身水肿减轻,24小时尿量达250ml/m2以上时,即为利尿期,一般持续1—2周(长者可达1个月)此期由于大量排尿,可出现脱水,低钠,和低钾血症.早期氮质血症持续甚至加重,后期肾功能逐渐恢复. (三)恢复期 利尿期后,肾共蒙改善,尿量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和肌酐逐渐恢复正常,而肾浓缩功能需要数月才能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遗留部分不可逆性的肾功能损害.此期患儿可表现为虚弱无力,消瘦,营养不良,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所致的ATN多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较少尿型急性肾衰症状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不同的病人表现是不同的,做肾脏功能检查即可确定,建议病人及早的进行系统检查,积极的进行系统治疗
急性肾衰少尿期多久?
根据你的病情描述,急性肾功能少尿期,每天尿量少于400毫升,血肌酐和尿素氮逐渐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水潴留可引起水肿、高血压,可诱发急性肺水肿,你的肾功能正常,少尿与进水量有关系,时间长短与用药控制有关,要定期复查尿常规、血常规和肾脏功能,注意休息,不要着凉,预防感冒,控制好血压,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 如果是由于急性肾衰导致的少尿通常这种状况会持续几天,但是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先使用一些利尿的药物,也可以采用腹膜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无论哪种治疗,都需要一个过程,保持良好的心态,过段时间会好
长期肾虚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吗
这个现象不能明确是肾功能衰竭,注重尿量是不是有异常,假如排尿正常,不能明确有肾功能衰竭,肾虚和肾衰竭是不一般的。假如出现尿量缩小或无尿,身体出现水肿等病症,可见于肾脏出现疾病引发,应该按时到医院门诊泌尿科救治检测,依据病情发病原因采用医治。
胎盘早剥的治疗
在处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尿量,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少于17ml或无尿时,应考虑有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可用20%甘露醇 250ml快速静脉滴注,或速尿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一般多能于1~2日内恢复。经处理尿量在短期内不见增加,血尿素氮、肌酐、血钾等明显增高,CO2结合力下降,提示肾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出现尿毒症,此时应进行透析疗法,以抢救产妇生命。.多尿期处理:当尿量≥1500ml/24h,适当补充Na 、K 及H2O、如尿量≥2000ml/24h,液体的补充只须补充尿量的2/3,并需补充K 、Na 、Cl-同时可肌注醋酸去氧皮质酮3mg以减少尿量。 肝素:肝素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适用于DIC高凝阶段及不能直接去除病因者。胎盘早剥患者DIC的处理主要是终止妊娠以中断凝血活酶继续进入血内。对于处于凝血障碍的活动性出血阶段,应用肝素可加重出血,故一般不主张应用肝素治疗。 抗纤溶剂:6-氨基已酸等能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若仍有进行性血管内凝血时,用此类药物可加重血管内凝血,故不宜使用。若病因已去除,DIC处于纤溶亢进阶段,出血不止时则可应用,如6-氨基已酸4~6g、止血环酸0.25~0.5g或对羧基苄胺0.1~0.2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内静脉滴注。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根据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及时补充血容量,出现少尿(<17ml/h=或无尿,应静注40~80mg,必要时重复,3h后尿量仍不增加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严重吗
氮质血症这个情况通常是病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造成的,病患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菌类和水果,尿量少的,可吃冬瓜、丝瓜、西瓜、竹笋、萝卜、青菜等。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表现?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主要是机体尿少,一般情况下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为尿少。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为尿闭。继而出现水中毒,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应及时结合自身临床不适的症状,临床症状明显应及时规律进行血液透析。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会出现腿脚浮肿,面部浮肿,还会出现面部长白,甚至皮肤发黄,还会出现有贫血。目前出现尿量少,面部浮肿,贫血等症状是肾衰竭的表现,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透析治疗,目前要住院进行治疗,平时不要吃太咸的食物。
正常尿量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少尿和无尿是通过宝宝每天拉的尿量来分的,宝宝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尿量少于1毫升是少尿。每天不足50毫升是无尿。如果持续很长时间没有小便,建议去抽血化验一下肾功能,检查一下肾功能是否的正常。
流行性出血热严不严重?
流行性出血热的话是属于急性的传染性疾病,大部分是都可以彻底的恢复正常的,主要是会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并发症,到了少尿期的话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严重的就需要透析治疗。一般进入到多尿期之后,就是会有慢慢的恢复正常。可以继续治疗观察。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少尿期治疗: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肌瘤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