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描述,我认为你可能患有慢性骨髓炎或桥本氏病。下面是针对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建议: **慢性骨髓炎** * 中医治疗主要以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修复炎症为目的。 * 可以使用外用膏药进行治疗,通过外用治疗和敷贴,使药效直接到达患处,以多种舒筋活血的中成药物促进经络和气血的恢复和通畅,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 * 也可以局部给药于骨髓炎患处,使药性迅速渗透至患处,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消肿止痛,缓解骨髓炎以外的症状。 **桥本氏病** * 中医治疗需要面诊和四诊合参,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辩证处方。 * 根据你的症状,可能是胃寒胃气虚的表现,可以考虑使用温阳健脾的药品,如小建中汤。 * 注重防止寒凉的食品。 请注意,这些治疗建议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最好的选择。建议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头部一遇风吹或天气冷,头部就发凉,
你好。此为中医所说风寒邪留恋经络所致.建议中医方药辩证治疗,我拟一方,7天,煎一小时,内服.无效请到当地中医视乎舌脉再就诊.天麻15 钩藤15 僵蚕10 川芎15 元胡15 丹参20 牛膝15 防风10 桂枝10 炙麻黄5 ,本方为祛风散寒疏通经络药物,可以试着服用.祝早日康复!
中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效果
依据你的描述,中医药医治脑堵塞须要辩证医治。就是说您存在哪些病症,依据病症来辩虚实,辩轻重。假如脑堵塞,中医上称为脑卒中,分中分泌还是中经络。
软骨炎多少
一;现代医学对非化脓性肋骨炎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多数医生认为这是以一种肋软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因部分 病患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所以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认为与肋骨关节韧带损伤有关. 二;中医认为非化脓性肋骨炎系因肝郁气滞,胸阳痹阻,强努岔气,血瘀凝结成块,淤阻胸部经络所致.非化脓性肋骨炎 由于疼痛剧烈缠绵,疼痛消失后往往较长时间内肋软骨肿胀不消,在痛的地方鼓起一个包.活动和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建议中草药内服外敷标本施治. 是劳损或受伤(伤可转百病,甚至于肿瘤或癌),受凉转成风湿,痰湿停留瘀阻经络不通引起疼痛或麻痹,把痰湿洗出就通了,通则不痛。你这种情况手法治疗最快,最好。且无副作用。 中医认为所有的痛都是风寒湿痹,痰湿,瘀血停留(增生,肿块,肥大,风湿都属瘀的范畴),血於阻滞经络不通,气血不畅,营养通不过去引起筋的张硬或粘连而压迫神经发生疼痛或麻痹。要想彻底治愈必需筋拨离,不压迫神经,加上经络疏通(远古的疗法吊洗伤痛/吊洗风湿,具有把痰湿和於血洗出、软化疳结、活血化瘀、促使气血重新组合的功效)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是因为腠理不密,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邪留经络,正气为邪所阻,气血凝滞,阻塞经络,不道则痛. 现代医学认为按病因可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与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类,本病大多数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病变。根据损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与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根性坐骨神经痛系椎间孔及脊柱横突之间神经根部分受损所致,可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赘形成、腰骶椎关节炎,蛛网膜炎、肿瘤等病变引起。远端的病变引起的干性坐骨神经痛在临床较少见,可为坐骨神经本身的间质性神经炎(风湿性)或盆腔内病变影响该神经所致。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症状缓解后可加强腰背锻炼,注意防寒与脱高潮湿环境。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寒湿邪,闭阻经络 下肢疼痛,活动或受凉后加重,呈持续性钝痛或伴阵发性加剧,加剧时疼痛可呈烧灼或刀害虫样,夜间尤甚,肌肉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袪风胜湿,温经散寒 [方药]小活络丹加减:川芎12克,草乌12克,桂枝13克,细辛305克,胆南星13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乌蛇肉13克,汉防已35克,怀牛膝16克,宣木瓜13克,赤芍13克,防风13克,全蝎7克。脾虚纳呆,苔白腻酌加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腰痛加川断、杜仲强腰固肾止痛。 2.气虚血瘀,脉络阻滞 一侧腰腿作痛,疼痛绵绵不已,明轻时重,下肢麻木,屈伸不利,痛点不利,痛点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多弦涩。 [治法]益气活血,养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独活12克,桑寄生13克,川牛膝25克,当归13克,川芎25克,黄芪25克,鸡血藤35克,桂枝10克,乌蛇肉25克,乳香10克,投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元胡12克,威灵仙35克,甘草4克。 3.肝肾亏虚,寒湿侵袭 一侧腰腿作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伴小腿麻木、发凉,畏寒喜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肾养肝,疏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桑寄生35克,炒杜仲13克,独活13克,细辛3.5克,当归尾13克,赤芍13克,桂枝13克,乌蛇肉13克,生薏苡仁25克,制附子13克,怀牛膝13克,防风12克,熟地25克。疼痛较甚者酌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腰痛加川断、杜仲以强筋壮骨。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急性期:10毫克,每日3次,服药7~10天后,疼痛逐渐缓解,逐渐减量停药。严重病例可用10毫克/天静脉滴注7—10天。 (2)止痛剂:小剂量阿司匹林1.0克,每日3次;布洛芬200亳克,每日3次。 (3)B族维生索:维生素B1100毫克,每日]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100—300毫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 (四)封闭治疗 常采用1%一2%普鲁卡因与龙各l毫升椎旁封闭,3~5天后重复注射。 (五)手术疗法 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可行椎间盆摘除术。 (六)针刺穴位疗法及推拿疗法 (1)针刺:取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悬钟、夹脊穴、阿是穴,可加艾炙。 (2)推拿: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从按、乐、揉、推、滚五种轻手法,第二步以摇、抖、搬、盘、运五种重手法进行。应注意推拿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严重皮肤病者、有明显骨质病变者禁忌使用。 (七)理疗 (1)制中频电疗法:脉冲中频电,频率15~150赫兹,载频400赫兹,双向波形,调幅75%~100%,方波调制,连调加变调。放好电极后,电流强度达到细震颤为宜,连调、变调各15分钟,每日1次。 (2)干扰电疗法:采用固定法,电流强度达到细震颤为宜,连调、变调各15分钟,每日1次。 (3)紫外线疗法:分别照射腰骶部至臀皱襞、股后侧、小腿后侧三个部位,各为三级红斑量(6~10个生物量),每次递增2—4个生物量,待前次红斑消退后再照下一次,每个部位重复3~5次。 (4)短波电疗法:电极置于腰骶部或患侧环跳穴与小腿承山穴,温热量,每次20一30分钟,每日1次。 (5)超短波疗法:移动法,每平方厘米1-1.5瓦,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 (6)音频电疗法:电极分置于腰骶部与承山穴,电流为耐受量,每日1次。 (7)间动电疗法:常取患肢痛点及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逐穴治疗,每次4个穴位,隔日交替,每日1次. (八)牵引疗法 目前动力牵引已被较广泛采用,可从20千克左右开始,达30一40千克,以最适重量进行治疗,时间为15分钟左右,休止期在30秒以内调节。亦可用床上重锤牵引或手动牵引法。牵引疗法适用于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 (九)艾灸疗法 取麝香o.3g,与艾绒混合搓成麦粒大小,11颗为1次治疗量,取穴:以脊椎旁压痛点和沿坐骨神经走向相当于环跳穴及上下o.5寸处各1点,承山、阳陵泉,承扶、昆仑、阿是穴.有一定疗效。 (十)穴位贴敷疗法 采用蟾酥膏贴敷穴位肝俞,肾俞、腰阳关,环跳、殷门、风市,委中、梁丘、阳陵泉、承山,悬钟.5日换药1次,4次为1疗程.治愈有效率较高. (十一)药酒疗法 (1)秦艽桂苓酒:秦艽30克,牛膝20克,川芎2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独活30克,茯苓30克,杜仲60克,丹参60克,制附子35克,石斛35克,炮姜35克,麦冬35克,地骨皮35克,五加皮60克,薏苡仁30克,火麻仁15克,白酒1000毫升.将麦冬去心,火麻仁炒熟,其余药物研细,置于净瓶中,用白酒浸泡,春秋7天,夏季3天,冬季10天即成。去渣备用。每日空腹时饮1~2杯,每日3次.本方具有温补肾阳,除湿祛风之功,可用于坐骨神经痛肾阳不足,感受风湿或寒湿证。 (2)黄芪续断酒:黄芪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30克,草薢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云母粉20克,白术30克,木香30克,仙灵脾30克,甘草30克,续断30克,白酒2500毫升。上药共研粗末,生绢袋盛,以白酒浸泡于干净瓶中,经7天后取出,去渣备用.每日1次,每次1小盅.本方具有祛风湿、补虚损之功效,适用于坐骨神经痛,感受风漫之邪兼体虚者. (十二)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腰椎、髋关节、膝、淋巴腺、甲状旁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4分钟,每日1~2次. (十三)按摩疗法 病人俯卧,施术者站立其旁,用手掌拿揉腰骶部,臂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拔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将下肢屈曲微髋关节的上下摇动数次。 (十四)敷药疗法 (1)吴莱萸、附片,肉桂,干姜、川芎,苍术、独活、威灵仙、地鳖虫、全蝎、羌活各10克,细辛6克,红花15克,冰片10克,皂角刺9克,川椒30克. 共研细末,密封贮存.用时每次取药10克,适量放于8平方厘米的胶布中间;敷贴腰眼,脾俞、肾俞、环跳,承山穴,每日换药1次,6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寒湿证. (2)丝瓜籽适量,将丝瓜子捣烂,外敷命门,承山穴.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湿热证。 (3)当归50克,红花30克,乳没各20克,川牛膝15克,醋300毫升。将上药放入醋中浸泡4小时,再放入锅内加热数沸,以纱布放醋内浸泡,越热外敷腰眼、环跳、承山穴,冷时再换,每日1次,每次4~6小时。适用于瘀血证。 (十五)拔罐疗法 夹脊穴、阿是穴、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悬钟。先将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立即将火罐拔于所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拔出血量1—5毫升为度.每次选择4—6个穴位,每周治疗1~2次,6次为1个疗程。 (十六)耳穴疗法 ①寒湿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皮质下、脾;②湿热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三焦、交感、耳尖,③血瘀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肾上腺、皮质下、耳背静脉:④肝肾亏虚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内生殖器,兴奋点、下背.风湿者加肾上腺、风湿线;妇人白带多者加内分泌。王不留行子耳穴按压法,每日更换1次,每天自我按压3次,15天为1个疗程. (十七)点穴疗法 (1)患者取俯卧位,以按压法寻找痛点、痛线;以轻、中手法点5-10遍。对腱外、浮郄、阴下、臀外、腰眼穴及痛点手法应较重。 (2)按压及披撞主要痛点3~5遍,辅助按压、按拨其他痛点、痛线;取受限姿势,按压痛点、痛线、紧张肌5—7遍。 (3)麻木无力者,点大趾间,小趾间,解湲,足三里、麻筋,麻木重者,手法宜重. (十八)饮食疗法 (1)粟子粥:粟子15枚,猪腰l对,粳米30克。先将栗子炒香(用沙炒),后去壳,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粥.或将栗子风干,磨粉,以栗粉30克,粳米20克,猪肾1对,同煮粥亦可.每次1小碗,每日1次.本方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可用于坐骨神经痛脾肾亏虚证。 (2)川乌粥:制川乌10克,姜汁15滴,粳米50克,蜂蜜30克。先将制川乌与蜂蜜放入砂罐中,加冷水足量(1次宜多,水熬干后,宜加沸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2小时以上,取药汁约200毫升,备用。然后再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姜汁,再煮1~2沸即可。宜多次分服,不可顿服,1~2天服l剂。本方具有散寒除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感受风寒湿邪,以寒偏盛之坐骨神经痛。本方止痛作用较好。 预防与护理 (1)防止风寒湿邪侵袭。风寒湿邪能够使气血受阻,经络不通。既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因素,又是导致坐骨神经痛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2)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原发性坐骨神经病也就是坐骨神经炎,是神经间质的炎症,多因牙齿、副鼻窦、扁桃体等感染后,病原体(细菌或病毒)产生的毒素经血液侵袭坐骨神以而引起。细菌或病毒感染既能致发本病,又能加重本病。 (3)注意饮食起居调养。注意锻炼身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戒烟限酒,增强体质,防避风寒侵袭,避免或减少感染发病机会。
慢性骨髓炎如何中医治疗
慢性骨髓炎的中医治疗主要以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修复炎症为目的。一般可以用外用膏药进行治疗,通过外用治疗和敷贴,使药效直接到达患处,以多种舒筋活血的中成药物促进经络和气血的恢复和通畅,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也可局部给药于骨髓炎患处,使药性迅速渗透至患处,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消肿止痛,缓解骨髓炎以外的症状。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日常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脑囊肿怎么治疗好?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了解孩子的病是症状和现在的检测结果,分析孩子现在应该确定是有脑囊肿。一种中枢神实质性占位的病变。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可以是感染引起。患者家属要加强护理,给孩子合理的饮食,结合现在的情况应该在省级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祝孩子早日康复。 针灸治疗,能够调节患者身体平衡,疏通经络。推拿治疗,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使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手术的方式治疗,多用于有症状和囊肿有张力者。常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
三叉神经痛
你好 给你建议几种头痛的治疗 一、偏头痛口服麦角胺咖啡因0.2g,半小时后如无效可再服0.1g,一日总量不超过0.6g。 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100毫克),每次5片,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两个月以上。 防风通圣丸 按照说明服用 二、颈性偏头痛:颈椎牵引,同时服用扩张血管药或活血化瘀中药,并治疗并存的颈胸神经根炎。 三、肌收缩性头痛:按摩、热敷、电兴奋疗法以及服用安定、安宁片等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 四、高血压性头痛:积极控制高血压 配合西药和天麻钩藤饮治疗 五、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治疗配合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川芎12克桃仁8克红花10克
夏天做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
夏季简单出现湿热一类的病症,因此疏通经络很主要。春天的气温是在慢慢提高的,随着温度提高,我们的心火也在越燃越旺。到了夏天,心火达到最旺盛的时刻。别的防止日晒等因素。
中医如何治疗桥本氏病?
中医治疗疾病需要面诊,而且需要四诊合参,根据你的个人情况进行辩证处方。单从你的症状来看很难判断是什么证型,这需要结合你的舌脉进行判断。桥本氏病又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早期病患甲状腺功能可以在正常范围,但也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胃寒胃气虚的症状
肚子一遇凉,一吃冷的东西就肚疼,腹泻。考虑是中医对于的脾阳虚,中医的结肠炎提议用点温阳健脾的药品。例如小建中汤,平常注重防止寒凉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