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通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2. 治疗急性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使用溶栓、抗凝、降纤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3. 调节脑循环和促进脑代谢:使用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同时给予调节脑循环和促进脑代谢的药物,预防脑缺血事件发生。 具体来说,可以尝试以下治疗方法: * 使用氟桂利嗪(西比灵)来抑制脑血管收缩,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保护脑组织。 * 使用长春胺(适脑脉-30)来维持及恢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代谢,使脑血管恢复和维持生理性扩张,增加脑血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
氟桂利嗪(西比灵):在缺血状态下,可抑制脑血管收缩,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保护脑组织。适应证:头晕、偏头痛、血管性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间歇性跛行。常用日量1粒。副作用不明显。 长春胺(适脑脉-30):此药为长效片剂,能维持及恢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代谢,使脑血管恢复和维持生理性扩张,增加脑血流量。适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记忆减退、疲乏无力、视觉光感闪烁、睡眠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引起的焦虑、抑郁及情绪不稳等。常用量1片/次,口服,2次/d,严重时1.5片/次,2次/d,1个月后症状缓解后,每天1片维持;颅内肿瘤、颅压升高、帕金森病、癫痫患者禁用,孕妇也应禁用此药。
血管性痴呆吃什么药好?在哪里买?吃什么
本病例特点:青年女性,27岁。主要症状:头晕,反应迟钝,判断力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进与脑CT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结合方可诊断。治疗宜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采取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药物治疗。平素多吃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你好,您说的患者出现了,反应慢,判断力低下,语言能力表达差,同时出现了头晕等临床症状,诊断为血管性痴呆,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服用一些,营养脑细胞,扩张脑血管的药物,同时可以服用多奈哌齐治疗。你好,如果出现血管性痴呆,建议您最好当然是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通过用药治疗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患者的情况最好多参加智力型的活动,同时服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配合高压氧舱辅助治疗
血管性痴呆药物
环扁桃酯(cyclandelate,抗栓丸):能改善情绪、提高注意力。起始剂量100~300mg,3次/d,有效后减量至300~400 mg/d;老人开始用量600~900mg, 3~4次/d,口服,症状改善后应减量至300~400mg/d。副作用有:颜面发红、皮肤发热感,胃肠反应、头痛、头沉等。 桂利嗪(脑益嗪):扩张血管药,使脑血流量,脑氧供给量增加。适用于脑中风、脑动脉硬化症等。老人常用量3~6粒/d,分3次服用。脑出血患者应在止血后,即一般发病后10~14天之后开始服用。主要副作用有: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偶有头痛、目眩、嗜睡、乏力、皮肤过敏及致畸作用。孕妇应禁用。发生皮肤过敏时应立即停药。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症状?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症状是记忆障碍、早期失忆,随着病情的发展,长期失忆逐渐出现,同时,伴随着注意力的缺乏、工作效率的降低、理解、认知、表达、沟通、计算、执行能力的降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脑血管病:由于脑血管病对大脑不同部位的损害,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症状,包括肢体麻痹、失语症、感觉异常等症状。
脑血管性痴呆
(1)激活脑代谢,间接抑制痴呆的发展。可用脑循环促进剂和脑代谢赋活剂。脑循环促进剂是直接扩张脑血管的药物,而脑代谢赋活剂指通过促进葡萄糖吸收、代谢等,使脑血管继发扩张,改善营养代谢的药物。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①脑代谢促进剂有:脑益嗪、氟桂嗪、苄呱酚胺及麦角碱制剂等。禁用单纯扩血管药物,因为只扩张血管反而会引起血压下降,使痴呆加重。 ②脑细胞赋活剂有:脑复新、氯酯醒、海特琴、辅酶Q10、胞二磷胆碱、脑活素、都可喜、卡兰片等。 (2)神经传递组织障碍的治疗 ①高泛酸钙 可促进葡萄糖的脑内吸收和代谢,增加脑组织与5-羟色胺浓度和脑血流量,对改善神经症状明显。用量250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 ②金刚烷胺 能促进多巴胺释放,抑制其重摄取。每日100毫克,2周后可使痴呆病人食欲增加,灵活起立,穿衣,步行等,提高情感活动和兴趣能力。副作用有头痛、嗜睡、胃肠代谢紊乱。大剂量可致惊厥。 ③胆碱能药物 主要指胆碱脂酶抑制剂(毒扁豆碱、四氢胺基吡啶)和乙酰胆碱前体药(卵磷脂、氯化胆碱、二甲胺乙醇),可以增加乙酰胆碱系统的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④神经肽 能改善老年人认识记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和无力。用量:ACTH25μ加5%葡萄糖250~500毫升静滴,速度要慢,不可久用。 ⑤中药黄连解毒汤 能使全脑平均血流量增加,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回周围增加更明显,增加缺血灶周围血流量,缩小梗塞灶。目前日本已用于治疗多梗塞性痴呆。 (3)对症治疗 临床上常应用抗精神病、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可能最有用,能恢复正常睡眠——醒觉周期,控制急躁和过激行为,改善自理能力。常用甲硫达嗪、氟奋乃静、氟呱丁醇等。对抑郁者也可用兴奋剂,如利他林、氯酯醒。对焦虑者给予安定等。 (4)支持疗法 对患者除应给予充足的营养和生活照顾外,还应与病人多接触,多交谈,并让其多看电视和书报杂志,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避免病人与社会隔离,以减少孤独。
老年性痴呆早期的首发症状?
所谓老年痴呆是指由许多原因引起的老年人的痴呆。所谓痴呆是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障碍。进而出现认识功能障碍,如计算力、判断力、抽象思维及综合能力的障碍,从而发生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下降、随着病程进展,智能进行性衰退,最后达到显著的痴呆。 引起老年人痴呆的原因 从临床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老年痴呆最为常见:一是脑血管病性痴呆;二是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病严重发展的后果,后者至今原因不明。 脑血管病性痴呆主要发生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皮质下白质脑病、多发性脑梗塞。多伴有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失语症。病前多年往往有高血压病、全身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及糖尿病等。脑血管病性痴呆的治疗及预防 主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首先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性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症及禁烟酒等。 如果记忆力变差了,有可能是因为老年痴呆的原因,早期的首发症状一般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的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衰老,所以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老年痴呆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
血管性痴呆治疗新进展
针对急性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对于易造成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如大面积脑梗死、反复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脑缺血、心房纤颤反复发作脑栓塞、高血压或糖尿病合并广泛脑白质病变的患者,除了进行溶栓、抗凝、降纤和抑制血小板功能治疗外,应及时给予调节脑循环和促进脑代谢的药物。 对于存在着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精神或情绪异常,但神经系统无定位损害体征的老年患者,可给予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同时给予调节脑循环和促进脑代谢的药物,预防脑缺血事件发生。
血管性痴呆怎么治疗比较好
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治疗消除脑组织缺氧缺血的症状,倘若是因为脑血管梗阻或者破裂所引起的,就需要服用溶栓抗凝药物。倘若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所造成的,就需要服用扩张脑血管的药物。患者可去医院进行脑CT、脑电图、核磁共振、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测明确病因,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血管性痴呆症护理
氟桂利嗪(西比灵):在缺血状态下,可抑制脑血管收缩,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保护脑组织。适应证:头晕、偏头痛、血管性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间歇性跛行。常用日量1粒。副作用不明显。 长春胺(适脑脉-30):此药为长效片剂,能维持及恢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代谢,使脑血管恢复和维持生理性扩张,增加脑血流量。适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记忆减退、疲乏无力、视觉光感闪烁、睡眠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引起的焦虑、抑郁及情绪不稳等。常用量1片/次,口服,2次/d,严重时1.5片/次,2次/d,1个月后症状缓解后,每天1片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