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信息,以下是关于维生素K缺乏症状和病因的总结: 维生素K缺乏症状包括全身多部位出血,尤其是在婴儿中,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对生命威胁较大。注射维生素K1可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维生素K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缺乏会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引起自发性出血等症状。治疗首先应解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或治疗原发疾病,然后积极补充维生素K。 婴儿是最常见的维生素K缺乏患者,可能导致脐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维生素K1缺乏会导致大便有血丝。治疗方法包括解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或治疗原发疾病,然后积极补充维生素K。 总之,维生素K缺乏可以导致出血症状,如脐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尤其是在婴儿中。注射维生素K1可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缺乏维生素k1的什么病?
你好,维生素K缺乏症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出血倾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其特征。这样的病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如何调理
这种病又叫新生而出血症,主要就是血小板正常,但是又有出血的现象. 这个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由于血液中凝血酶原不足,维生素K来源缺乏和肝功能尚不完善,于出生1周内凝血因子降到成人的20%时,便发生自然出血现象. 与孕母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胎儿肝内储存量低;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的合成少等有关. 这个疾病的治疗主要就是给予维生素K进行治疗 本病主要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所致。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 (1)由于孕母体内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故血中维生素K水平和肝内储存都较低。 (2)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远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因此母乳喂养儿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3)维生素K的合成需要肠道细菌的参与,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细菌很少,因此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4)慢性腹泻或因为其他疾病口服抗生素的新生儿由于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而导致维生素K合成不足。 (5)新生儿有肝胆疾病时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6)母亲产前用过苯妥英钠、、双香豆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可影响维生素K代谢。 维生素K缺乏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能羧化,不能羧化的上述凝血因子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因此导致出血。
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中医治疗
既然新生儿出血症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如何避免本病的发生呢?其实本病的预防并不难,新生儿需要在出生时和生后3个月内补充维生素K1,这样就可以完全杜绝发生新生儿出血症。具体给药方法是在出生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或者口服维生素K1 2mg一次,然后每隔10天同样剂量口服一次直至3个月。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乳母口服维生素K1(5mg/天)以增加乳汁中维生素K1含量。也有研究在分娩前给予孕妇口服维生素K1可以提高脐血中维生素K1的水平,可以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1缺乏。对于已经发生出血的患儿要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2mg,可以使出血很快停止。出血严重合并休克者可以立即输血或血浆以提高血中的凝血因子水平,纠正低血压和贫血。还可以同时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加快止血。如果出血发生在消化道,应该立即禁食,同时静脉补充营养直至出血停止。 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所致。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 (1)由于孕母体内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故血中维生素K水平和肝内储存都较低。 (2)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远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因此母乳喂养儿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3)维生素K的合成需要肠道细菌的参与,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细菌很少,因此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4)慢性腹泻或因为其他疾病口服抗生素的新生儿由于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而导致维生素K合成不足。 (5)新生儿有肝胆疾病时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6)母亲产前用过苯妥英钠、、双香豆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可影响维生素K代谢。 维生素K缺乏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能羧化,不能羧化的上述凝血因子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因此导致出血。
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注意什么
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所致。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 (1)由于孕母体内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故血中维生素K水平和肝内储存都较低。 (2)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远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因此母乳喂养儿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3)维生素K的合成需要肠道细菌的参与,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细菌很少,因此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4)慢性腹泻或因为其他疾病口服抗生素的新生儿由于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而导致维生素K合成不足。 (5)新生儿有肝胆疾病时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6)母亲产前用过苯妥英钠、、双香豆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可影响维生素K代谢。 维生素K缺乏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能羧化,不能羧化的上述凝血因子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因此导致出血。 既然新生儿出血症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如何避免本病的发生呢?其实本病的预防并不难,新生儿需要在出生时和生后3个月内补充维生素K1,这样就可以完全杜绝发生新生儿出血症。具体给药方法是在出生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或者口服维生素K1 2mg一次,然后每隔10天同样剂量口服一次直至3个月。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乳母口服维生素K1(5mg/天)以增加乳汁中维生素K1含量。也有研究在分娩前给予孕妇口服维生素K1可以提高脐血中维生素K1的水平,可以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1缺乏。对于已经发生出血的患儿要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2mg,可以使出血很快停止。出血严重合并休克者可以立即输血或血浆以提高血中的凝血因子水平,纠正低血压和贫血。还可以同时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加快止血。如果出血发生在消化道,应该立即禁食,同时静脉补充营养直至出血停止。
新生儿打维生素k1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考虑你家哥哥宝宝一出生就注射维生素k1,考虑维生素k1是需要注射的,这种药物可以缓解,黄疸性皮肤性疾病,也可以促进肝脏细胞的自我修复和生长。多数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都很容易出现黄疸性皮肤疾病的,考虑注射维生素k1,可以缓解孩子出现,黄疸性肝炎的副作用。 你好,维生素K1是一种维生素类药物.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 所必须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参与,而其中有4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内从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活性状态必需维生素K的参与,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人体缺乏维生素K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全身多部位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死亡.正常成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合成维生素K以供人体需要,而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的合成少;另外,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也低,仅为牛乳的1/4左右,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多发生在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部分发生在一个月之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就应接受注射维生素K1.对于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个月内,再接受一次维生素K的口服药物. 所以,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是该用维生素K1的,若是出现由于缺乏维生素K1引起出血症,是由于医院疏忽的话,是有一定责任的. 你好 常规情况下每个宝宝出生的时候都会打三针,包括:维生素K1,乙肝疫苗,还有卡介苗.维生素K1是止血,凝血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新生儿娩出后出血。
维生素K1不良反应
宝宝考虑是新生儿出血症,主要为维生素K1缺乏所致,单纯的缺少维生素K1缺乏引起胃部出血,可用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有其他重要器官的出血,病情是比较重的,特别是脑部的大量出血,可危及生命现在的话,并不是说由于缺乏维生素K才出现的上述情况的,而是说通过注射维生素K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建议坚持治疗才行。维生素K1主要是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凝血酶原合成。如果维生素K缺乏,可致凝血机制障碍,出现广泛出血。人体维生素K的来源主要通过饮食和肠道内细菌合成。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只有牛乳的1/4,且初乳几乎不含维生素K,加上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细菌少,单纯吃母乳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该病多见于生后3天至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一旦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对婴儿生命威胁较大。注射维生素K1,能预防新生儿出血症。所以医院都会在孩子出生后,给予注射维生素K1,出生1个月内最好再注射一次。
维生素k缺乏症状
维生素K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这些因子,需由维生素K参与,在肝合成,通过细胞膜释放至细胞外。严重缺乏时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粘膜出血,程度一般较轻。此外,外伤、手术后渗血、血尿、月经过多及胃肠道出血亦常发生治疗首先应解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各种原因或治疗原发疾病,积极补充维生素K。但口服维生素K25~100mg吸收不佳。肌注可使严重维生素K缺乏者,产生血肿,故对有出血倾向者可缓慢静注维生素K10~15mg,如病因不能除去,可能需每月注射一次。 症状和体征是低凝血酶原血症所致,并与其他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有关.出血是主要表现,不论其原因是膳食摄入量不足或药物对维生素K的拮抗.易挫伤和粘膜出血(尤其是鼻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和血尿)见于维生素K缺乏,穿刺部位或切口渗血可见于外伤以后,威胁生命的颅内出血则可见于婴儿.阻塞性黄疸如发生出血,则通常于第4~5天后开始.最初的出血可能从手术伤口,牙龈,鼻或胃肠道缓慢渗出,也可能发生胃肠道内大量出血.
维生素k1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K1是叶绿基甲萘醌,主要用于因维生素缺乏K出现的出血症状。维生素K1的主要作用为促进血凝,促进肝脏中凝血酶原的合成,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及分泌功能,还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止痛的作用。维生素K1主要用于凝血酶过低症、维生素K1缺乏症、新生儿自然出血症、预防慢性腹泻导致的出血、水杨酸钠导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 婴儿维生素K1缺乏是会导致大便有血丝的。因为维生素K1缺乏临床上又称作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缺乏K1而导致的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机体呈现出血倾向。临床上的症状为皮肤粘膜的出血、内脏出血以及新生儿脐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当宝宝的大便血丝确诊因维生素K1缺乏所致,建议家长积极的给予补充,或者适当的添加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
缺乏维生素k的什么病?
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可由维生素K纠正。维生素K在绿叶蔬菜和各种食用油如大豆、棉籽、菜籽和橄榄油中含量很高。维生素K缺乏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婴儿是最常见的。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出血,如脐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