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用药

新生儿缺血脑病脑病用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新生儿。以下是有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和诊断的信息: **症状** 根据病情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 **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 **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 * **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 **超声波检查**:可用于评估胎儿脑部结构和功能。 *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帮助判断预后,还能发现髓鞘形成是否延迟或异常,以判断神经发育情况。 * **脑电图(EEG)检查**:表现为节律紊乱、低波幅背景波上的棘慢波爆发或持续弥漫性慢活动;出现“爆发抑制”、“低电压”甚至“电静息”,则为重度HIE。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为出波延迟、潜伏期延长、波幅变平及波脱失。动态观察V波振幅及V/I振幅比值,若持续偏低提示神经系统损害。 * **多普勒超声脑血流速度(CBV)测定**:有助于了解脑灌注情况,高CBV提示存在脑血管麻痹和缺乏自主调节,低CBV提示存在广泛的脑坏死、低灌注、甚至无灌流。 * **磁共振频谱(MRS)**:能在活体上测得脑组织的代谢情况,比MRI能更早期敏感地反映缺氧缺血脑损伤程度。 * **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可直接测出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及还原血红蛋白的变化,实际了解脑内氧合情况,间接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及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用药

一)一般治疗: ①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②纠正低血压: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静脉滴注. ③供给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能量代谢需要:可按每分钟6-8mg/kg给予. ④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碳酸氢钠2-3mEg/kg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滴. ⑤血钙低于1.9mmol/L时可静脉葡萄糖酸钙. ⑥适当限制液体入量:每日量50-60ml/kg.输液速度在4ml/kg/h以内. (二)控制惊厥:首选钠,首次剂量给15-20mg/kg,如未止惊可按每次5mg/kg追加1-2次,间隔5-10分钟,总负荷重为25-30mg/kg.第2日开始维持量每日4-5mg/kg(一次或分两次静脉注射).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惊厥停止后一周停用.如惊厥频繁发作可加用安定或水化氯醛. (三)控制颅压增高:选用0.5mg/kg,速尿1mg/kg静注,4-6小时后重复应用.连用2-3次后若颅压仍高,改用甘露醇0.25-0.5g/kg静注,间歇4-6小时.力争在48-72小时内使颅压明显下降. (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等:可用细胞色素C,三磷酸脲苷,辅酶A等,每日静脉滴注,直至症状明显好转;也可使用胞二磷胆碱100-125mg/日,稀释后静点,生后第2日开始每日一次静滴;脑活素5ml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均可改善脑组织代谢. 治疗必须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中度HIE应治疗10-14日,重度HIE应治疗14-21日或更长.治疗开始得愈早愈好,一般应在生后24小时内即开始治疗.尽量避免生后各种病理因素加重脑损伤. 两者的作用是营养脑细胞,修复受损的脑细胞,目前国内比较好的药是鼠神经生长因子,200多元一支,每天肌注一次,10--14天一疗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怎样治疗?

1.慢性期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 ①单种药物:马利兰仍是目前治疗慢粒的首选药物,常用量4~8mg/日,最大不超过12mg,分2~3次服。待白细胞下降后逐渐减量,降至(10~15)×109/L时停用,缓解后以一定量维持白细胞在10×109/L左右。异靛甲,先从小剂量每日50mg开始,以后逐渐增量为每日75~150mg,分2~3次饭后口服。靛玉红每日剂量150~200mg,分3~4次口服。羟基脲对白细胞非常高的病例见效快,每天1.5~3.0g,1次或分次口服。维持量每天约0.5~ 1.0g。二溴甘露醇为马利兰无效时的二线药物,每日0.25~0.5g,分次服用,维持量0.25g/日~0.25g/每周,1,2:5,6-二去水卫矛醇每日5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推,用7天间歇7天为1疗程,视病情重复疗程,直到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6-疏基嘌呤或6-TG,两药作用相似,剂量每日2.5~3mg/kg,白细胞下降后改为维持量。嘧啶苯芥适用于马利兰复发或无效病例,每日5~10mg,分次口服,5天一疗程,间歇7天,2~4疗程后改用维持量,每天5mg,每月连服5天。三尖杉酯碱,常用量每日4~8mg,静注,待白细胞下降至20×109/ L时剂量减半,下降到10×109/L以内即可停药。 ②联合化疗:HT方案:羟基脲0.5~1.0g,2次/日或3次/日,连用7天;6-MP或6-TG 50mg,2次/日或3次/日,连用7天。休息5~7天重复应用,剂量视血象酌情加减直至完全缓解。COAP方案:环磷酰胺400mg,静注第1、4天;长春新碱1~2mg,静注第1天; 阿糖胞苷50mg,静注每12小时一次,连用5~7天或9天;强的松20mg,1次/日,连用5天。停药7~10天后根据病情可重复应用直到完全缓解。HA方案:三尖杉酯碱4mg/日,静注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日,连用7天,静注,休息5~7天重复应用,共2~3疗程,以后三尖杉酯碱1mg/日,静注连用20天。上述方案缓解后改用下列三方案,每半年轮换1次,第一年每月1次,第2年2月1次,第3年3月1次。DA方案:环磷酰胺0.2~0.6g/日,静注,1次/日。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HA方案:三尖杉酯碱2~4mg,静注,1次/日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DA方案:柔红霉素40~60mg,静注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 (2)干扰素(IFN):是天然的细胞因子,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及诱导分化作用。虽然临床可获得较好疗效,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以普遍推广。目前临床多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剂量为IFN-α-2b,2×106U/m2~5×106U/m2,也有用2×107U/m2。近年有人提出IFNγ与IFNα。合用,或化疗与IFN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2.加速期治疗 多选用羟基脲、6-TG及联合化疗,参照慢性期用法。 3.急变期治疗 慢性急变的防治仍无理想方法,一旦急变,治疗原则按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法进行,具体方案根据急变后的细胞类型确定。(二)非药物治疗 1. 放射治疗 对病情进行性进展,白细胞数急剧增高,脾及淋巴结显著肿大的病例可进行脾区照射,5rad*开始,随后增至100~150rad,每日或隔日一次,当白细胞下降至20×109/L时停止照射,一般总剂量在1000~5000rad之间。 2.脾切除 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脾切除:①巨脾,压迫症状显著;②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③药物控制不理想或发生顽固性血小板减少者;④脾破裂、出血或栓塞者;⑤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3.白细胞清除术 适用于白细胞过高者,是防止栓塞的应急办法,在短时间内可使过高的白细胞总数下降。 4.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根除白血病细胞株,达到临床治愈的方法。选择慢性期患者,经预处理后,再接受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使临床部分病例长期无病存活。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一般在慢粒慢性期经治疗缓解后,用血细胞分离器自患者本身外周血中分离出白细胞或1次收集足够量的自身骨髓,深低温液氮保存,日后发生急变时经大量化疗和放疗预处理后,再将贮存的自身细胞或骨髓复温后回输给患者,使患者再回到慢粒慢性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比较好治疗的一类白血病,并不一定要移植,很多人通过化疗就可以治愈。不过化疗副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建议配合中药,如人参皂苷Rh2,来提高免疫力,减轻副作用。

盐酸四环素怎么用

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后,再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50ml稀释至10mg/ml后注入。静滴,1日1g,溶于1000ml输液中(1mg/ml)滴入。 口服成人1g~2g/日,4次/日。儿童(8岁以上)每日25mg~50mg/kg,4次/日。静脉滴注成人1g~1.5g/日,2次/日;儿童每日15mg~30mg/kg,2次/日。

新生儿颅内出血缺氧医院采取措施属于医疗事故

1.防止继续出血,保暖、安静、活动、给氧,避免嚎哭加重出血,集中护理治疗.注意呼吸道通畅,无呕吐者可摾高上半身15~30度,以减颅压,有呕吐者为避免吸入,当以平卧、头偏一侧插胃管喂养为宜.若用静脉液体量限制在60ml/kg·d,再按呕吐、心肾功能情况的情加减.给维生素K15mg肌注或静注每日一欠,连用3天,早产儿酌减,加用维生素C,其它止血剂如止血敏等皆可选用,亦可输小量新鲜血或新鲜冷冻血浆10ml/kl补充凝血基质和纠正贫血. 2.对症处理,烦躁不安、抽搐可促使出血加重,应给氯丙嗪每次2mg/kg和钠每次5~8mg/kg交替肌注,第3~4小时一次.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亦可用负荷量钠20mg/kg静注,以后用维持量2.5mg/kg每12小时一次.如与安定配合,止痉效果更好.如囱门饱满颅压明显增高者,需用脱水剂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推,以扣0.25g/kg一日4次.0.5~1mg/kg静注,一日2~4次,有人认为能增加疗效.重者可加速悄每次1mg/kg,待颅压降低,脑水肿控制,遂可减量至停药,一般疗程为2~3天. 对于给氧仍有青紫,呼吸微弱、不规则者,需辅以人工呼吸机、并注意纠正酸中毒,维持良好灌注. 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可多次作硬脑膜下穿刺加液,如3周后积液不干,可手术摘除积液囊. 3.保护脑组织可给细胞色素C,辅酶A和ATP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1~2周.此外,谷氨酸、r-氨酪酸,维生素B6、胞2磷胆硷、脑活素,脑复康可能对脑细胞功能恢复有帮助. 4.预防感染可给抗生素. 1.病史孕龄不满32周,体重不足1500g,易发生脑室管膜下出血及脑室出血,发病率可达40%~50%.多发生于3日以内. 2.临床表现常无兴奋过程,而抑制症状明显,如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出现惊厥及昏迷.面色苍白、前囱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 3.辅助检查 (1)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处长,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气分析呈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 (2)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出血,脑脊液呈血性,镜检可见皱缩红细胞. (3)其它:如动态观察前囱及头围的变化,颅透照、头颅B超及CT检查等均可根据需要检测.CT可精确了解病变类型、部位、出血程度,对预后做出估价,具体分度为:Ⅰ度:脑室管膜下出血;Ⅱ度:脑室出血不伴脑室扩张,以上90%存活;Ⅲ茺: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张;Ⅳ充:脑室出血伴脑实质出血,其病死率50%.

高原肺水肿治疗方法?

早发现、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应吸氧、绝对卧床休息,取斜坡卧位。 药物治疗 1.降低肺动脉压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用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4~6小时后可重复。或用酚妥拉明,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 2.减少肺血容量可用脱水剂或利尿剂,如20%甘露醇静滴,或(速尿)静注。 3.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地松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静注、静滴或肌注。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也可应用。 4.可用于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咳大量粉红色或血色泡沫痰之危重患者。肌内或皮下注射,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但不宜用于呼吸功能抑制以及昏睡、昏迷者。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不能耐受,或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哌替啶肌注。 5.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宜同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6.其他措施。如去泡剂(乙醇或二甲基硅油)的应用,654-2肌注,硝苯地平,或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气雾等。建议复查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措施】   1.防止继续出血,保暖、安静、活动、给氧,避免嚎哭加重出血,集中护理治疗。注意呼吸道通畅,无呕吐者可摾高上半身15~30度,以减颅压,有呕吐者为避免吸入,当以平卧、头偏一侧插胃管喂养为宜。若用静脉液体量限制在60ml/kg·d,再按呕吐、心肾功能情况的情加减。给维生素K15mg肌注或静注每日一欠,连用3天,早产儿酌减,加用维生素C,其它止血剂如止血敏等皆可选用,亦可输小量新鲜血或新鲜冷冻血浆10ml/kl补充凝血基质和纠正贫血。   2.对症处理,烦躁不安、抽搐可促使出血加重,应给氯丙嗪每次2mg/kg和钠每次5~8mg/kg交替肌注,第3~4小时一次。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亦可用负荷量钠20mg/kg静注,以后用维持量2.5mg/kg每12小时一次。如与安定配合,止痉效果更好。如囱门饱满颅压明显增高者,需用脱水剂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推,以扣0.25g/kg一日4次。0.5~1mg/kg静注,一日2~4次,有人认为能增加疗效。重者可加速悄每次1mg/kg,待颅压降低,脑水肿控制,遂可减量至停药,一般疗程为2~3天。   对于给氧仍有青紫,呼吸微弱、不规则者,需辅以人工呼吸机、并注意纠正酸中毒,维持良好灌注。   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可多次作硬脑膜下穿刺加液,如3周后积液不干,可手术摘除积液囊。 你好!新生儿颅内出血本身就是个重病,严重者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 这C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代表密度的高低。 现在需要的治疗是止血、降颅内压,如果有惊厥需要止痉,等病情稳定,不再出血时,需要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

你好,具体要看是那种疾病,维生素K1是促进血凝的药物,如果有出血性疾病,可以使用维生素K1治疗,说明书注明是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另外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予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自己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治疗,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1. 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 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 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您好,最好还是不要静滴,有数例静滴维生素K1致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的报导。静滴临床上可以看到,但是说明书上是没有的。

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治疗

报告双侧(大脑额顶枕)叶可见斑点和高密度阴影,CT值约59-60Hu,周边可见斑点和低密度阴影,境界模糊.脑室无明,可考虑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可能是宝宝出生的时候出现了缺氧,目前是处于恢复期,一般需要使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治疗,具体请就诊后谨遵医嘱进行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措施】   1.防止继续出血,保暖、安静、活动、给氧,避免嚎哭加重出血,集中护理治疗。注意呼吸道通畅,无呕吐者可摾高上半身15~30度,以减颅压,有呕吐者为避免吸入,当以平卧、头偏一侧插胃管喂养为宜。若用静脉液体量限制在60ml/kg·d,再按呕吐、心肾功能情况的情加减。给维生素K15mg肌注或静注每日一欠,连用3天,早产儿酌减,加用维生素C,其它止血剂如止血敏等皆可选用,亦可输小量新鲜血或新鲜冷冻血浆10ml/kl补充凝血基质和纠正贫血。   2.对症处理,烦躁不安、抽搐可促使出血加重,应给氯丙嗪每次2mg/kg和钠每次5~8mg/kg交替肌注,第3~4小时一次。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亦可用负荷量钠20mg/kg静注,以后用维持量2.5mg/kg每12小时一次。如与安定配合,止痉效果更好。如囱门饱满颅压明显增高者,需用脱水剂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推,以扣0.25g/kg一日4次。0.5~1mg/kg静注,一日2~4次,有人认为能增加疗效。重者可加速悄每次1mg/kg,待颅压降低,脑水肿控制,遂可减量至停药,一般疗程为2~3天。   对于给氧仍有青紫,呼吸微弱、不规则者,需辅以人工呼吸机、并注意纠正酸中毒,维持良好灌注。   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可多次作硬脑膜下穿刺加液,如3周后积液不干,可手术摘除积液囊。   3.保护脑组织可给细胞色素C,辅酶A和ATP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1~2周。此外,谷氨酸、r-氨酪酸,维生素B6、胞二磷胆硷、脑活素,脑复康可能对脑细胞功能恢复有帮助。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防止继续出血,保暖、安静、活动、给氧,避免嚎哭加重出血,集中护理治疗。注意呼吸道通畅,无呕吐者可摾高上半身15~30度,以减颅压,有呕吐者为避免吸入,当以平卧、头偏一侧插胃管喂养为宜。若用静脉液体量限制在60ml/kg·d,再按呕吐、心肾功能情况的情加减。给维生素K15mg肌注或静注每日一欠,连用3天,早产儿酌减,加用维生素C,其它止血剂如止血敏等皆可选用,亦可输小量新鲜血或新鲜冷冻血浆10ml/kl补充凝血基质和纠正贫血。 2.对症处理,烦躁不安、抽搐可促使出血加重,应给氯丙嗪每次2mg/kg和钠每次5~8mg/kg交替肌注,第3~4小时一次。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亦可用负荷量钠20mg/kg静注,以后用维持量2.5mg/kg每12小时一次。如与安定配合,止痉效果更好。如囱门饱满颅压明显增高者,需用脱水剂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推,以扣0.25g/kg一日4次。0.5~1mg/kg静注,一日2~4次,有人认为能增加疗效。重者可加速悄每次1mg/kg,待颅压降低,脑水肿控制,遂可减量至停药,一般疗程为2~3天。 对于给氧仍有青紫,呼吸微弱、不规则者,需辅以人工呼吸机、并注意纠正酸中毒,维持良好灌注。 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可多次作硬脑膜下穿刺加液,如3周后积液不干,可手术摘除积液囊。 3.保护脑组织可给细胞色素C,辅酶A和ATP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1~2周。此外,谷氨酸、r-氨酪酸,维生素B6、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脑复康可能对脑细胞功能恢复有帮助。 4.预防感染可给抗生素。 应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缺血缺氧性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常见的原因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也常见于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少数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HIE至今尚无完整统一的治疗方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国内对HIE的治疗确有改进,HIE预后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对HIE的治疗,越早开始越好,对一些重度窒息儿,复苏后如出现兴奋激惹,或嗜睡抑制,便应仔细检查肢体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有无改变,若符合HIE的临床诊断依据,便应立即开始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虽在宫内发生,生后仍可继续发展甚至加重,及早治疗可防止神经细胞缺氧性损伤继续加重,防止再灌注损伤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中最根本的措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各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保证已受损害的神经细胞代谢逐渐恢复。在此基础上,各种对症处理,针对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及脑细胞代谢激活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注意监测胎心,同时孕妇要避免感染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   一、西医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   1、一般治疗:   ①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②纠正低血压: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静脉滴注。   ③供给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能量代谢需要:可按每分钟6-8mg/kg给予。   ④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碳酸氢钠2-3mEg/kg1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滴。   ⑤血钙低于1.9mmol/L时可静脉葡萄糖酸钙。   ⑥适当限制液体入量:每日量50-60ml/kg。输液速度在4ml/kg/h以内。   2、控制惊厥:首选钠,首次剂量给15-20mg/kg,如未止惊可按每次5mg/kg追加1-2次,间隔5-10分钟,总负荷重为25-30mg/kg。第2日开始维持量每日4-5mg/kg(一次或分两次静脉注射)。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惊厥停止后一周停用。如惊厥频繁发作可加用安定或水化氯醛。   3、控制颅压增高:选用0.5mg/kg,速尿1mg/kg静注,4-6小时后重复应用。连用2-3次后若颅压仍高,改用甘露醇0.25-0.5g/kg静注,间歇4-6小时。力争在48-72小时内使颅压明显下降。   4、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等:可用细胞色素C、三磷酸脲苷、辅酶A等,每日静脉滴注,直至症状明显好转;也可使用胞二磷胆碱100-125mg/日,稀释后静点,生后第2日开始每日一次静滴;脑活素5ml以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均可改善脑组织代谢。   治疗必须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中度HIE应治疗10-14日,重度HIE应治疗14-21日或更长。治疗开始得愈早愈好,一般应在生后24小时内即开始治疗。尽量避免生后各种病理因素加重脑损伤。   预后:导致不良预后的一些因素有:①重度HIE;②出现脑干症状:如瞳孔和呼吸的改变;③频繁惊厥发作药物不能控制者。治疗一周后症状仍未消失者。④治疗二周后脑电图仍有中度以上改变。⑤脑B超和脑CT有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脑实质有大面积缺氧缺血性改变,尤其在1-2周后出现囊腔空洞者。   二、中医   1.克比奇羚羊角胶囊   主要成分:羚羊角。   功用与药理: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兴奋药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能降低惊厥率,增高恢复率,具有明显镇静抗惊厥作用;且能选择性降低体温中枢的病态兴奋性,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此外,还有抗痉挛,降血压等作用。   用量与用法:每粒0.3g,每次1粒,每日1次或遵医嘱,口服。   2.琥珀抱龙丸   主要成分:山药、胆南星、琥珀、朱砂、甘草、茯苓、人参等。   功用与药理:镇静安神,清热化痰。方中药物具有抗惊厥作用,可明显降低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率和死亡率,琥珀中所含的琥珀酸对电惊厥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小白鼠自发活动;朱砂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甘草还有解热抗炎作用。   用量与用法:婴儿每次0.6g,每日2次,开水化服。   3.全蝎散   主要成分:全蝎、朱砂、天南星、天麻、黄连等。   功用与药理:熄风镇惊,导滞通便。方中朱砂、天南星、天麻、黄连、全蝎等有抗惊厥或镇静作用,天麻能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且有明显对抗戊四氮阵发性惊厥作用。此外,黄连、大黄等还有较强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用量与用法:本品为散剂,每次0.3g,白开水送下。中病即止。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注意与宫内感染、中枢神经畸形、颅内出血等疾病鉴别。   1.新生儿颅内出血:CT检查可证实为颅内出血,可明确显示出血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范围、出血量和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情况;而HIE病理变化包括脑水肿、脑组织坏死和颅内出血。这些病理改变可由临床表现及CT扫描证实。   2.头颅的先天畸形和病毒感染:若缺氧缺血发生在出生前几周或几个月时,患儿在出生时可无窒息,也无神经系统症状,但在数天或数周后出现亚急性或慢性脑病的表现,临床上较难与先天性脑畸形或宫内病毒感染相区别。CT检查可反映头颅的先天畸形。病原学和血清特异抗体检查有利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生化指标测定:神经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和脑型肌酸磷酸激酶(CK-BB)存在于神经组织的不同部位,HIE后6~72h它们在血液和脑脊液中的升高和脑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能敏感地作为HIE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标志物。   2.其他:根据病情选择动脉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尿素氮、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检测。   二、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常有吸入性肺炎。   2.头颅CT检查:   (1)轻度: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   (2)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   (3)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消失,但基底节及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中、重度者常有颅内出血。正常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脑水分多,髓鞘发育不成熟,可存在广泛的低密度,因此低密度的诊断CT值应在18以下。在HIE急性期,脑水肿比较明显,可能会掩盖脑细胞损伤,并且病情还在变化之中,所以早期影像学检查不能反映预后,需在2~4周后复查。   3.颅脑超声检查:   (1)普遍回声增强、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有脑水肿。   (2)脑室周围高回声区,多见于侧脑室外角的后方,提示可能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散在高回声区,由广泛散布的脑实质缺血所致。   (4)局限性高回声区,表明某一主要脑血管分布的区域有缺血性损害。   4.磁共振成像(MRI):MRI不仅能检出急性期HIE的存在、分布和严重性,而且能帮助判断预后,还能发现髓鞘形成是否延迟或异常,以判断神经发育情况。   5.脑功能检查:   (1)脑电图(EEG)检查:表现为节律紊乱、低波幅背景波上的棘慢波爆发或持续弥漫性慢活动;出现&ldquo;爆发抑制&rdquo;、&ldquo;低电压&rdquo;甚至&ldquo;电静息&rdquo;,则为重度HIE。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平行。脑电图正常或单灶者,预后好;持续异常(等电位、低电位、快波、暴发抑制波形等)脑电图,尤其是周期性、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是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信号。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为出波延迟、潜伏期延长、波幅变平及波脱失。动态观察V波振幅及V/I振幅比值,若持续偏低提示神经系统损害。   (3)多普勒超声脑血流速度(CBV)测定:有助于了解脑灌注情况,高CBV提示存在脑血管麻痹和缺乏自主调节,低CBV提示存在广泛的脑坏死、低灌注、甚至无灌流。   6.脑代谢监测:   (1)磁共振频谱(MRS):MRS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体内化学成分(如脑组织的ATP、磷酸肌酸、乳酸等)的方法,能在活体上测得脑组织的代谢情况,比MRI能更早期敏感地反映缺氧缺血脑损伤程度。   (2)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NIRS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光学诊断技术,可直接测出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及还原血红蛋白的变化,实际了解脑内氧合情况,间接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及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   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   (一)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二)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如症状持续7~10天以上,可能有后遗症。   (三)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   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因素很多:   1.缺氧:   (1)围生期窒息: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窒息,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   (2)呼吸暂停:反复呼吸暂停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3)严重肺部感染:新生儿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   2.缺血:   (1)严重循环系统疾病:心搏骤停和心动过缓,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2)大量失血:大量失血或休克。   (3)严重颅内疾病:如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等。   在HIE病因中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产前和产时窒息各占50%和40%,其他原因约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