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前驱症状包括精神有振、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情绪不安、易激动、低热、恶心、呕吐、便秘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体征包括体温升高(多在38℃),皮肤划痕反应过敏,小儿前囱隆起,瞳孔因畏光缩小后扩大而固定,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消失。患者可能出现视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 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和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培养可阳性)、眼底检查(视网膜上有结核结节、视乳头水肿)、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阴性也不能排除有结核性脑膜炎)和X线检查(发现原发综合征、活动性结核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乐观、劳逸适度,使正气旺盛,减少发病。积极治疗原发结核、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防止继发感染。 预后不良,病死率15%以上,主要决定于治疗的早晚及其神志状态,有神志障碍者,死亡率明显升高。老年人和幼儿死亡率亦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作为病人遇有午后低热、头痛、呕吐、尿潴留等不适时要尽早去医院看病,并且不要拒绝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因为检查脑脊液是诊断此病的惟一重罢手段。 治疗结核性脑膜炎需要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吡嗪酰胺等,并联合使用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用量要比治疗肺结核大、疗程也长,大约需两年的时间,过早停药易复发。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坚持用药以完成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吧
针对结核性脑膜炎吧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结核性脑膜炎吧为你解答如下:1)患者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如肺结核病史。 2)多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3)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差、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后期可出现脑神经、脑实质受累表现,如复视、肢体瘫、昏迷、癫痫发作、脑疝等。 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胸部X片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感染证据。 5)CSF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常为50~500×10∧6/L;蛋白增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见结核菌。 6)头颅CT或MRI主要表现为脑膜强化,也可发现梗阻性脑积水、脑梗死、结核球等
结核性脑膜炎血沉正常吗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脑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有多种隐匿性、慢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其临床表现可表现为低热、盗汗、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肺结核中毒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早期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呕吐和脑膜刺激。大多数患者血常规检查正常,部分患者血沉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低钠血症和低氯血症。
结核性脑膜炎多久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寿命与自身的基本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及时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治疗有关。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非化脓性炎症,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病程缓慢,少数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一般表现为低热、盗汗、厌食等肺结核中毒症状。早期可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和脑膜刺激。
什么是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病变.既往以小儿多见,常为肺原发综合征血源播散的结果,或全身粟结核的一部分.成年发病率占半数以上,以青年发病率较高,但也可见于老年.除肺结核外,骨骼关节结核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常是血源播散的根源.部分病例也可由于脑实质内或脑膜内的结核病灶液化溃破,使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上有结核结节形成,病灶周围有炎症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并有干酪坏死,常以脑底部最为明显.在蛛网膜下腔内,有多量的黄色混浊胶样渗出物积聚,主要由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围绕脑干,可压迫和损害就近的颅神经,引起相应的颅神经受损症状.病变严重者可累及脑皮质而引起脑膜脑炎,引起多发性脑软化.未经适当治疗而致病程迁延的病例,由于蛛网膜下腔渗出物的机化而发生蛛网膜粘连,可使第四脑室下中孔和外侧孔阻塞,引起脑积水.根据临床及病理,可将结核性脑膜炎分为四型: 脑膜型:以高颅压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脑内结核瘤型:病灶位于脑实质内,有局灶性脑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单瘫等. 脊髓为主型:此型为脑膜炎治疗不当转变而来,也有发病即属此型者,有脊神经根症状或截瘫,尿便失禁等. 混合型:此型同时具备脑膜炎和脑内结核瘤型的特征. 指导意见: (二),预防及预后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乐观,劳逸适度,使正气旺盛,减少发病. 积极治疗原发结核,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接种:接种卡介苗,不但预防肺结核等的发生,而且在新生儿时期接种卡介苗,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对于已患结核核性脑膜炎的病人,应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不少于3~6个月.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15%以上.预后好坏主要决定于治疗的早晚及其神志状态,有神志障碍者,死亡率明显升高. 另外,老年人,幼儿死亡率亦较高.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显得格外重要.问题是早期诊断不容易,如果医生缺乏经验更会导致不能及时做出诊断.作为病人遇有午后低热,头痛,呕吐,尿潴留等不适时要尽早去医院看病,尤其当医生提出要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时,干万不要拒绝,因为检查脑脊液是诊断此病的惟一重罢手段,其意义有时超过做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常较缓慢,但也有骤起者. (一)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早期)约1 ~2周,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 2.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 ~2周 主要为脑膜为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典型脑膜刺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 3.晚期(昏迷期)约1 ~2周 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 1.较大儿童患结脑时,多因脑实质隐匿病灶突然破溃.大量结核菌侵入脑脊淮引起脑膜的急骤反应.起病急,可突然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肺及其它部位可无明显的结核病灶;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脑脊淮轻度混浊,白细胞数可≥1×109/L(1000/mm3)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 2.有时表现为颅内压持续增高征象,低热,进行性头痛,逐渐加剧的喷射呕吐.可见视神经乳突水肿及动眼,外展,面神经受累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轻度增加,蛋白增多,糖减少,氯化物正常,脑超声波检查提示脑室扩张或有中线位移,脑扫描可见放射性素浓染区,易被误诊为脑脓肿或脑肿瘤. 3.因中耳,乳突结核扩散所致者,往往以发热,耳痛,呕吐起病,易误诊为急性中耳炎,出现脑膜刺激征时易误为中耳炎合并化脑,如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则易误为脑脓肿. 4.六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时,可继发结脑,或同时发生结脑,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皮疹,但胸片可见粟型肺结核. 指导意见: 一)一般治疗 早期病例即应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昏迷者鼻饲,如能吞咽,可试由喂食.病室要定时通风和消毒,俣持室内空气新鲜,采光良好.要注意眼鼻,口腔护理,翻身,防止痔疮发生和肺部坠积瘀血. (二)抗结核治疗 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毒副反应,尽可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目前常用的联用方案查①异菸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或对氨基水杨酸;②异菸肼,利福平和链霉素;③异菸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具体用法,剂量,疗程见表8-4.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性反应,有抗纤维组织形成的作用;能减轻动脉内膜炎,从而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能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椎管的阻塞.为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治疗.一般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可选用强的松每日1~2mg/kg口服,疗程6~12周,病情好转后4~6周开始逐渐减量停药.或用每日0.25~1mg/kg分次静注.急性期可用氢化考地松每日5 ~10mg/kg静点3 ~5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有效治疗.祝早日康复.
结核性脑膜炎就是脑结核瘤吗
结核性脑膜炎不是脑结核瘤。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占神经系统结核病的70%左右,可伴有或不伴全身结核,如粟粒性肺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等。此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冬春季多见,通常起病隐匿,也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要合理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用药,存在脑水肿可以降颅压。
结核性脑膜炎如何治疗
(1)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呈无色透明或毛玻璃状,也可呈浅黄色。静置24小时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和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培养可阳性,抗结核抗体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 (2)眼底检查:在视网膜上可有结核结节。视乳头水肿可确定有颅内高压。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阴性也不能排除有结核性脑膜炎。 (4)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如发现原发综合征,活动性结核、特别是粟粒性结核,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5)CT检查:可显示脑膜、脑实质中的粟粒病灶,结核瘤及干酪性病变,还可显示脑底部的渗出物,脑组织水肿、脑室扩张等。对结核性 脑膜炎分型、判断愈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是可治之症,因为抗结核药异烟肼。吡嗪酰胺等都能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 再联合使用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用量要比治疗肺结核大、疗程也长,大约需两年的时间, 过早停药易复发。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配合 坚持用药以完成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怎么确诊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取决于详细的病史、发病过程和脑脊液穿刺检查。从脑脊液细菌涂片中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多数结核性脑膜炎起病隐匿性较强,属于慢性病程,患者常有全身性肺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烧、盗汗、食欲不振和身体倦怠、乏力等,早期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如果形成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谵妄或妄想,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癫痫发作或癫痫状态、昏迷、神志不清、肢体瘫痪等问题,应考虑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分子靶向治疗
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分子靶向治疗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结核性脑膜炎分子靶向治疗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1)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呈无色透明或毛玻璃状,也可呈浅黄色。静置24小时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和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培养可阳性,抗结核抗体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2)眼底检查:在视网膜上可有结核结节。视乳头水肿可确定有颅内高压。(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阴性也不能排除有结核性脑膜炎。(4)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如发现原发综合征,活动性结核、特别是粟粒性结核,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5)CT检查:可显示脑膜、脑实质中的粟粒病灶,结核瘤及干酪性病变,还可显示脑底部的渗出物,脑组织水肿、脑室扩张等。对结核性脑膜炎分型、判断愈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是可治之症,因为抗结核药异烟肼。吡嗪酰胺等都能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再联合使用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用量要比治疗肺结核大、疗程也长,大约需两年的时间,过早停药易复发。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坚持用药以完成治疗。
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最好治疗方法
针对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最好治疗方法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最好治疗方法为你解答如下:(1)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呈无色透明或毛玻璃状,也可呈浅黄色。静置24小时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和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培养可阳性,抗结核抗体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2)眼底检查:在视网膜上可有结核结节。视乳头水肿可确定有颅内高压。(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阴性也不能排除有结核性脑膜炎。(4)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如发现原发综合征,活动性结核、特别是粟粒性结核,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5)CT检查:可显示脑膜、脑实质中的粟粒病灶,结核瘤及干酪性病变,还可显示脑底部的渗出物,脑组织水肿、脑室扩张等。对结核性脑膜炎分型、判断愈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是可治之症,因为抗结核药异烟肼。吡嗪酰胺等都能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再联合使用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用量要比治疗肺结核大、疗程也长,大约需两年的时间,过早停药易复发。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坚持用药以完成治疗。
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
结核性脑膜炎(神经内科)是由结核桿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性结核以及肺,淋巴,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源,血源性播散是结核桿菌侵犯脑膜的主要途径. 本病近年有死灰复燃之势,发病率在逐步上升,主要见于贫穷落后,医疗卫生设施不足的农村地区.多侵犯少年儿童,但成年人也不少见,早期有效的治疗往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指导意见: 症状表现: 1.起病隐袭,病初可有低热,盗汗,精神不振,儿童常表现为激动不安,食欲差,体重下降等. 2.多数病人有头痛,呕吐,部分病人可有视物重影,四 肢抽搐,意识障碍等. 3.脑膜刺激征常见,尚可有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瞳孔不等大,眼肌麻痹. 4.在疾病的晚期偶可有双下肢或四肢瘫痪. 诊断依据: 1.隐袭性起病,病初可有低热,盗汗,精神不振,儿童常表现为激动不安,食欲差,体重下降等. 2.常可查出病人身体其他脏器有结核病源或有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 3.常有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表现,多数病人脑膜刺激征阳性. 4.脑脊液外观透明或呈毛玻璃状,静置24小时常有白色纤维薄膜形成;脑脊液压力多增高,蛋白量升高,白细胞数增高,多不超过500×10的6次方/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一般均降低,部分病人脑脊液沉渣或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桿菌,早期脑脊液荧光素试验即可呈阳性; 5.头颅CT检查:早期多正常,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可见脑积水或脑梗死,少数病人(10%)可见脑结核瘤. 治 疗: 1.抗生素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3.康复治疗. 4.必要时(有严重脑积水颅内压增高者患者)作脑室-腹腔分流术. 生活护理: 预防常识: 对于有密切结核病接触史或有结核病的患者,一旦出现头痛,发热,颈强直表现则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抢得治疗先机.本病是一消耗性疾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当然,应该提醒的仍是对本病的治疗切不可半途而废,不能以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甚至消失作为终止治疗的依据.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病变。既往以小儿多见,常为肺原发综合征血源播散的结果,或全身粟结核的一部分。成年发病率占半数以上,以青年发病率较高,但也可见于老年。除肺结核外,骨骼关节结核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常是血源播散的根源。部分病例也可由于脑实质内或脑膜内的结核病灶液化溃破,使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上有结核结节形成,病灶周围有炎症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并有干酪坏死,常以脑底部最为明显。在蛛网膜下腔内,有多量的黄色混浊胶样渗出物积聚,主要由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围绕脑干,可压迫和损害就近的颅神经,引起相应的颅神经受损症状。病变严重者可累及脑皮质而引起脑膜脑炎,引起多发性脑软化。未经适当治疗而致病程迁延的病例,由于蛛网膜下腔渗出物的机化而发生蛛网膜粘连,可使第四脑室下中孔和外侧孔阻塞,引起脑积水。根据临床及病理,可将结核性脑膜炎分为四型: 脑膜型:以高颅压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脑内结核瘤型:病灶位于脑实质内,有局灶性脑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单瘫等。 脊髓为主型:此型为脑膜炎治疗不当转变而来,也有发病即属此型者,有脊神经根症状或截瘫,尿便失禁等。 混合型:此型同时具备脑膜炎和脑内结核瘤型的特征。 (一)、要点 病史:多数病人有新近感染结核的病史或有结核或有结核病的密切接触史。 症状:常有10~20天的前驱症状,如精神有振、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情绪不安、易激动、低热、恶心、呕吐、便秘等。逐渐发生嗜睡、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炎刺激征。神志不清,逐渐进入昏迷。此时所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瞳孔定位,脉搏增速,呼吸不规则,最终导致死亡。 体征:体温多在38℃,并发粟粒性结核者体温可达40℃。多向暗处侧卧(羞明),皮肤划痕反应多数过敏。小儿前囱隆起。早期瞳孔因畏光缩小,晚期则扩大而固定,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消失。可出现视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绝大多数病人颈项强直,病理性神经反射阳性,生理性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呈无色透明或毛玻璃状,也可呈浅黄色。静置24小时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和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培养可阳性,抗结核抗体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 (2)眼底检查:在视网膜上可有结核结节。视乳头水肿可确定有颅内高压。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阴性也不能排除有结核性脑膜炎。 (4)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如发现原发综合征,活动性结核、特别是粟粒性结核,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5)CT检查:可显示脑膜、脑实质中的粟粒病灶,结核瘤及干酪性病变,还可显示脑底部的渗出物,脑组织水肿、脑室扩张等。对结核性 脑膜炎分型、判断愈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及预后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乐观,劳逸适度,使正气旺盛,减少发病。 积极治疗原发结核,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接种:接种卡介苗,不但预防肺结核等的发生,而且在新生儿时期接种卡介苗,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对于已患结核核性脑膜炎的病人,应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不少于3~6个月。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15%以上。预后好坏主要决定于治疗的早晚及其神志状态,有神志障碍者,死亡率明显升高。 另外,老年人、幼儿死亡率亦较高。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显得格外重要。问题是早期诊断不容易,如果医生缺乏经验更会导致不能及时做出诊断。作为病人遇有午后低热,头痛、呕吐、尿潴留等不适时要尽早去医院看病,尤其当医生提出要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时,干万不要拒绝,因为检查脑脊液是诊断此病的惟一重罢手段,其意义有时超过做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是可治之症,因为抗结核药异烟肼。吡嗪酰胺等都能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再联合使用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用量要比治疗肺结核大、疗程也长,大约需两年的时间,过早停药易复发。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坚持用药以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