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限制钾的摄入,防止高钾血症,并及时处理高钾血症。 2. 纠正酸中毒,促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3. 透析疗法:对于重症高钾血症应及时作透析疗法。此外,对其它电解质紊乱亦应作相应处理。 4. 中药治疗:大黄、牡蛎、蒲公英水煎高位保留灌肠,每日1-2次,保持患者每日腹泻3次左右,有助于度过少尿期。 5. 血液净化疗法:是救治急性肾衰的主要措施,可选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或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疗效可靠。 对于多尿期的治疗,需要特别注意水及电解质的监测,尤其是钾的平衡。尿量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林格氏液,用量为尿量的1/3-2/3,并给予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适当增加蛋白质,以促进康复。 总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各自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综合治疗。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等症状。其治疗一般采取综合疗法,如液体疗法、皮质激素疗法、止血抗凝疗法、抗病毒疗法、免疫疗法等方法。早期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中晚期主要针对病理生理等对症治疗。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就近治疗。注意加强食品卫生 ,食具要消毒。注意交叉感染。 你好,临床疾病应该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黑线姬鼠传染诱发患病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疾病以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为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疾病需要尽早就诊住院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身体损伤。建议,临床疾病治疗一般分为几个典型的时期,如发热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等,每个时期临床治疗方式都不同,具体需要结合病情状况确定,具体听取经治医生的建议。 出血热的特效疗法已开始试用,疗效有待观察,目前仍然以综合疗法为主,应 抓好“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休息和就近治疗)。特别应抓好 发热期的治疗,认真把好“三关”(休克、出血及肾功能衰竭关)。 (一)发热期治疗: 1.早期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对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热早期成人一般补液量为1500毫升左右,呕吐、腹泻者可酌情增加,尽量口服,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发热后期(病程3~4日)多有血液浓缩,此时应抓紧预防性治疗,给予静脉补液。其补液量可参照体温、血液浓缩程度及血压情况给予,若有少尿倾向,应区别是肾前性还是肾性,以便合理补液。 补液采取以平衡盐液为主的综合液体疗法,同时注意热量摄取(高渗葡萄糖)。部分病人发热后期中毒症状重,有恶心、呕吐,应依照病情调整酸碱平衡,以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3.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整剂治疗:病毒唑、恢复期血清、干扰素、聚肌胞、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转移因子、植物血凝素、胸腺素及联合抗过敏疗法(阿糖胞苷、赛庚啶、654-2、阿斯匹林)等可在仔细观察下试用。 4.发热后期,尿量每日少于1000毫升以下,可酌情应用利尿剂 5.对症处理: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毫克,或5~10毫克,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6.中药的应用:可用丹参、黄茂和中医辨症论治。 (二)低血压期治疗: 本期治疗以积极补充血容量为主,同时,应针对微循环功能障碍、酸中毒、心功能不全等,进行相应治疗,力争血压尽快回升,4小时左右稳定,补充血容量应早期、快速、适量。 1.补充血容量: (1)早期: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基础血压20毫米汞柱,脉压小于26毫米汞柱,即应扩容补液。 (2)快速: 低血压时静脉快速滴注,100滴/分钟左右。 发生休克时,首次300rnl液体在三十分钟内静脉推注,随即静脉快速滴入100ml(130~150滴/分),以后根据血压回升情况及血液浓缩改善程度,调整补液量及速度,快速补液应注意液体温度(适当加温)及心肺情况。对老年及心功能不良者补液速度适当减慢。 (3)适量:补液是否适量要观察是否达到下述五项指标: ①收缩压达90~10OmmHg; ②脉压大于26mmHg; ③心率100次/分左右; ④微循环障碍缓解; ⑤红细胞、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接近正常。 (4)液体成份:以综合性液体如平衡盐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酥等溶液为主,渗出严重者胶体液量可加大。有条件者可用血浆或白蛋白等胶体溶液。 2.调整酸碱平衡:有酸中毒时可选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3.6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3.强心剂的应用:当血容量已基本补足,而心跳仍在140次/分以上者,可选用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苷K。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不宜早期应用,经快速补液、强心、纠酸等处理血压回升不满意者,可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阿拉明、多巴胺等。 5.中药应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可用生脉散、四逆汤、参附汤、静脉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三)少尿期治疗: 尿量在500~1000毫升/日为少尿倾向,尿量在500毫升/日以下为少尿,50毫升/日以下为尿闭。本期治疗原则为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肾功能恢复。 1.稳定机体内环境: (1)水及电解质平衡:在机能性少尿阶段,每日可补充电解质溶液500~1000毫升,同时应用利尿剂,使尿量保持在50m1/小时以上,若进入器质性少尿阶段,应限制液体量,即入量一出量+500~600ml液体,以高渗葡萄糖为主。 除非有确切指征,证实有低血钾外,一般应限制钾盐输入。 (2)热量及氮质平衡: ①每日糖量不低于200克,热量不低于1200卡,必要时可加用胰岛素。 ②维持酸碱平衡,对重症酸血症,oo2结合力低于30容积%者,应酌情纠酸。 2.促进利尿: (1)高效利尿剂:常选用速尿、利尿酸钠、丁尿胺等。 (2)血管扩张药:可试用苄胺唑啉、心得安等。 3.导泻:常用甘露醇、硫酸镁,中药大黄、芒硝等。 4.放血疗法:由高血容量综合症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肿,可应用放血疗法。 5.透析疗法: (1)透析指征: ①少尿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经利尿等治疗无效或尿量增加缓慢,尿毒症表现日趋严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1。 ②高血容量综合症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及肠道大出血者,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③合并高血钾(6.5毫克当量/dl),心电图出现高血钾图形,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者。 ④凡进入少尿期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持续性呕吐、大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过20mg/dl(高分解代谢型),可不拘于少尿天数及血液生化指标,尽早透析。 (2)方法: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6.中药应用:可选用桃仁承气汤、大陷胸汤、导赤散或八正散等。 (四)多尿期治疗: 度过少尿期后,若尿量每日增至500~2000毫升为少尿向多尿移行阶段,尿量超过2000ml为进入多尿期。而本病是否有多尿期,则以尿量是否达3000毫升以上为依据。本期治疗原则为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感染。 1.补充适量液体:对液体补充,原则上无需限制,但又不宜输入过多,一般多尿开始后,补液量可为尿量的三分之二,以免延长多尿期(欠量补液)。要注意维持出入量及电解质平衡。老年患者特别要注意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多尿期补液以口服为主。食欲不佳者可静脉补液。 2.支持疗法: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 3.尿量超过3000毫升/日,应补钾,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入,同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补充。 4.对日尿量超过5000毫升者,可试用安妥明或双氢克尿塞、去氧皮质酮、垂体后叶素、消炎痛等。 5.中药的应用:可选用金匾肾气汤、麦味地黄汤。 (五)恢复期治疗: 1.继续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2.加强营养,给高糖、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3.出院后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休息1~3个月;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 4.中药应用: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九等。 (六)合并症的治疗: 1.心衰、肺水肿及呼吸窘迫综合症。 (1)停止输液,必要时减慢输液速度,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吸氧。 (3)千胺哩琳:一般应用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Om1缓慢静滴,如情况紧急可采用0·3~1.0mg加入50%葡萄糖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4)强心利尿:可选用毒毛旋花子苷K、西地兰、氨茶碱等。 (5)对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者,可应用钠、或,但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及昏迷患者则应禁用。 (6)根据具体情况给以降压、导泻、放血或透析等措施。 (7)对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可给,必要时进行人工终未正压呼吸。 2.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治疗: 止痉可选用钠、安定、阿米妥钠、10%水化氯醛或付醛等镇静剂,亦可用654-2。对脑水肿引起抽搐可用20%甘露醇或选用速尿、丁尿胺等。 3.高血钾的处理: (1)25%葡萄糖液200m1;加入胰岛素10单位,缓慢静滴。 (2)10%葡萄糖酸钙20m1,加入50%葡萄糖40m1,缓慢静推。 (3)5%碳酸氢钠80~100m1,缓慢静滴,有高血容量者不用。 (4)经以上处理无效者可进行透析。 4.大出血治疗: 应鉴别出血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如消化道出血可选用白药,亦可试用去甲肾 上腺素稀释后口服(去甲肾上腺素4~5mg加入100ml水中,每日3次,每次30ml)。 如为DIC或继发性纤溶亢进引起大出血时给予相应处理。如有血游离肝素增高者,可 用鱼精蛋白。 5.防治继发感染: (1)加强病房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并注意室内温度。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3)加强无菌操作,作好口腔及褥疮护理。 (4)疾病的整个病程均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及时检查血象,认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感染病灶。 (5)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情选用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对肾脏有损害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应慎用或不用。若双重感染,可根据菌株种别进行治疗。 三、加强护理工作: 各期护理重点: (一)发热期: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作好高热患者护理,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用物理降温,并与医生联系。 2.及时查尿,观察尿蛋白变化情况。 3.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低血压倾向。 (二)低血压期 1.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并作好记录。 2.注意补液速度,早期应快速补液,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滴入速度,防止血压骤高骤降。 3.注意尿量,及早发现少尿倾向。 4.患者应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以防血压波动。 (三)少尿期: 1.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出量十500毫升左右。 2.做好病人清洁护理,定时帮助病人翻身,严防继发感染。 3.观察出血情况。 (四)多尿期,加强营养,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你好,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神奇病情危急正常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此病目前尚无特殊随和治疗难忘治疗“三早”“一就”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就近指的是治疗预防性治疗。治疗的基础把好休克出血和肾衰三关是关键一旦确诊尽早进行血液透析可减少病死率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方法?

你好,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出血比较严重,可以使用止血的药物。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补液、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静脉注射。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时也可以使用抗生素。

热衰竭的最主要治疗措施是

热衰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主动补液疗法。一般可以选择生理盐水或平衡溶液进行补液,当发现患者出现热衰竭时,需要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静、通风、阴凉的环境中。如果还能保持清醒,可以口服温开水快速服用,相对更安全。如果患者昏迷,不能口服补液,只能通过静脉输液治疗。补液时,需每2小时检查一次,观察患者是否有电解质紊乱。

医治登革热

您好’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1.一般及支持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病程的第7天对典型和重型病例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每日有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   (1)降低体温: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以免在G6PD缺陷患者中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或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5mg3次/d   (2)补液: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ml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于6~8h后重复应用同时静脉滴注10~40mg/d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并作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液酸碱度监测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点: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隔离到完全热退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的清洁.2对症治疗,高热应物理降温,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檫浴,解热镇痛药对本病的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大汉或腹泻的患者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补液.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洛血,止血敏,维生素C,K等止血药,对大出血者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

中医治疗肝昏迷

肝昏迷特别应注意维持营养,保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早期治疗,积极清除和减少氨这一有害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防止褥疮、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对症及综合治疗   ①纠正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每日控制总液体量在2500毫升以下,腹水患者补液量按前1天的尿量加1000毫升即可。 肝昏迷 ②保护脑细胞功能:用冰帽降颅温,以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和耗氧量。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及时吸痰、雾化吸入,深昏迷者可行气管切开。   ④防治脑水肿:静脉点滴高渗葡萄糖、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   ⑤防治出血性休克:有出血倾向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K3,或输新鲜血;有消化道出血者要及时止血、补足血容量、防治休克。   ⑥左旋多巴0.5—1.0克,每日服4次,或300一600毫克静脉点滴,每日1次。左溴隐亭1.25—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作用同左旋多巴,有利于清除假性神经介质,恢复大脑功能。   ⑦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⑧高压氧疗法。   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疗法。   ⑩中医中药:安宫牛黄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针剂2—4毫升,每日2次肌注。 出现肝昏迷多数已经是发展到终末期了,治疗已是困难。 类似的还有肺性脑病等,都是病情发展到终末期的标志。 轻度的肝昏迷归转可能性还是较大的 尽力治疗原发病,防治消化道出血,可应用一些有催醒效果的药物。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你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如果已经确诊是流行性出血热的话,目前需要应用止血药物,降压药,及山莨菪碱或心宝丸提高心率,及抗病毒的药物治疗,要注意观察尿量,根据尿量补液,注意检测电解质情况,防止电解质紊乱。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您早日康复!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措施?

你好,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发热期重点以退烧为主。低血压休克期治疗重点以改善休克症状为主,少尿期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总之此病是比较复杂的,对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出血热的医院

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你好,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现有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肝昏迷后有没有可能治愈

肝昏迷特别应注意维持营养,保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早期治疗,积极清除和减少氨这一有害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防止褥疮、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对症及综合治疗   ①纠正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每日控制总液体量在2500毫升以下,腹水患者补液量按前1天的尿量加1000毫升即可。 肝昏迷 ②保护脑细胞功能:用冰帽降颅温,以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和耗氧量。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及时吸痰、雾化吸入,深昏迷者可行气管切开。   ④防治脑水肿:静脉点滴高渗葡萄糖、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   ⑤防治出血性休克:有出血倾向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K3,或输新鲜血;有消化道出血者要及时止血、补足血容量、防治休克。   ⑥左旋多巴0.5—1.0克,每日服4次,或300一600毫克静脉点滴,每日1次。左溴隐亭1.25—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作用同左旋多巴,有利于清除假性神经介质,恢复大脑功能。   ⑦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⑧高压氧疗法。   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疗法。

什么叫无尿

如何治疗: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二、少尿期的治疗①早期可试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碱30-40mg,2次/d,肌注:或酚妥拉明10-20mg,如无效,可用速尿800-10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静滴,有时可达到增加尿量的目的。在血容量不足情况下,该法慎用。②保持液体平衡,一般采用“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进水量为一天液体总排出量加500ml;具体每日进水量计算式为:不可见失水量(981±141ml)-内生水(303±30ml)-细胞释放水(124±75ml)+可见的失水量(尿、呕吐物、创面分泌物、胃肠或胆道引流量等)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成人酌加入水量60-80ml/d。③饮食与营养:每日热量应>6277焦耳,其中蛋白质为20-40g/d,以牛奶、蛋类、鱼或瘦肉为佳,葡萄糖不应<150g/d,据病情给予适量脂肪,防止酮症发生,重症可给全静脉营养疗法。④注意钾平衡;重在防止钾过多,要严格限制食物及药品中钾的摄入,彻底清创,防止感染,如已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处理;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注,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及其它组织的毒性作用,25%葡萄糖液300ml加普通胰岛素15IU,静滴,以促进糖原合成,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钠型离子交换树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作高位保留灌肠,1g钠型树脂约可交换钾0.85mmol;纠正酸中毒,促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重症高钾血症应及时作透析疗法。此外,对其它电解质紊乱亦应作相应处理。⑤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酸碱测定结果,可按一般公式计算补给碱性药物。⑥积极控制感染;急性肾衰患者易并发肺部、尿路或其它感染,应选用针对性强,效力高而肾脏无毒性的抗菌素,如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⑦中药;大黄10g、牡蛎30g,蒲公英20g,水煎至200-30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日1-2次,保持患者每日腹泻3次左右,促进粪便排出增加,有助于度过少尿期,应用该法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问题。⑧血液净化疗法:是救治急性肾衰的主要措施,可选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或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疗效可靠。血液净化法指征:为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血钾达6.5mmol/L以上;无尿或少尿达4天以上;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5mmol/L以下,血尿素氯、28.56mmol/L(80mg/dl),或每日上升、10.7mmol/L(30mg/dl)无尿或少尿2日以上,而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持续呕吐,体液过多,出现奔马律或中心静脉压持续高于正常;烦燥或嗜睡;血肌酐>707.2umol(8mg/dl)及心电图提示高钾图形者。 三、多尿期的治疗 头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疗原则处理。尿量明显增多后要特别注意水及电解质的监测,尤其是钾的平衡。尿量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林格氏液、用量为尿量的1/3-2/3,并给予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适当增加蛋白质,以促进康复。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脏本身或肾外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酸中毒。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和各自的病理生理特点,病因可分肾前性如失血、休克、严重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急性循环衰竭等,肾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面积挤压伤等;肾后性如完全性尿路梗阻等。其中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为常见,也最具特征性,而且肾前性衰竭持续发展也会转化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因此。本节着重介绍急性肾小管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