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了,很可爱的,夏天到了,蚊子很多,幸好家里有纱门

宝宝一岁了,很可爱的,夏天到了,蚊子很多,幸好家里有纱门

根据你的咨询,孩子得乙脑已治好出院已有15天,一直正常,但近两三天发现小孩子右边手臂不灵活,右手食指经常弯曲。医生建议你去医院神经内科咨询一下看看。 一般来说,乙脑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孩子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乙脑并发症引起的,可以尽早治疗。考虑做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恢复比较快。如果治疗晚了,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乙脑后遗症有肢体不能活动、痴呆、语言不利、声哑、吞咽困难等。建议你去医院看看,医生会给你对症下药。家长要细心地照料,积极给孩子治疗。 关于惊厥的处理,可以使用镇静止痉剂,如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 关于高热的处理,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 感冒了可以打乙脑疫苗吗?答案是不能。伤风感冒不能打乙脑疫苗的。

宝宝一岁了,很可爱的,夏天到了,蚊子很多,幸好家里有纱门

你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流行性乙脑主要是蚊虫叮咬后传染的,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预后较差,所以,宝宝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个人意见,你们家属要尽可能的配合医生,大家尽最大努力来帮助宝宝,希望你宝宝早日健康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

乙脑和流脑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它们的临床出现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它们是两种不一般的疾病。首先,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发的,由家畜中的昆虫传播,然后传播给人类,流脑是由细菌携带者或病患经过呼吸液滴引发的。乙脑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多产生在夏季和初秋。

乙脑怎么检测?

乙脑其实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我们简称。这种疾病是由蚊虫叮咬人以后,使乙型脑炎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进而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生长繁殖,从而导致脑微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水肿以及坏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病变可以连累整个大脑和脊髓。

乙脑疫苗正常

你好!接种程序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按照08年实行的扩大免疫规划方案,将程序由原来的3剂次订为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你好!历史 最早的乙脑疫苗是日本学者Mitamura等在1936年用感染鼠脑制备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用甲醛灭活,疫苗效力用病毒直接攻击小鼠保护试验测定。现场观察显示疫苗的免疫反应在非流行区比较差,而在流行区效果比较明显。1946-1949年,和日本联合在日本流行区进行疫苗现场观察,统计学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发病率降低了1/3到1/4。1954年,日本批准疫苗生产。此时的疫苗还仅仅是感染病毒的5%鼠脑组织悬液加甲醛灭活的简单疫苗。而总氮含量是该疫苗质量控制的唯一指标。同年日本又颁布了乙脑疫苗规程。 你好!预防的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 你好!种类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你好!简介 乙脑疫苗 注射 乙脑疫苗 注射 乙脑疫苗(Encephalitis vaccination)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疫苗

将乙脑疫苗注射时间表,大体给你介绍一下:1岁乙脑疫苗初种,2岁 乙脑疫苗第一次加强,3岁乙脑疫苗第二次加强,5岁乙脑疫苗第三次加强,8岁 乙脑疫苗第四次加强,10岁疫苗服种,乙脑疫苗第五次加强 。小孩4岁的时候: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复服)。如果你的小孩已经接种了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麻疹疫苗、乙肝疫苗,那么其他的可以根据需要接种。没必要年年打。第1针 第2针 (初免后1年、4年、6年) ,而且乙脑疫苗只针对6月龄-6周岁儿童。孩子已经9岁了,如果平时身体可以就不要打了。乙脑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灭活疫苗,一种是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初种两针,两针间隔七到十天;减毒疫苗初种只需接种一针就可以了.两种疫苗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强时间是一样的,第一次是在18到24个月之间,第二次是在6周岁.(乙脑接种最佳时间是在四,五月份),不过只要有疫苗的话,仍然可以接种,当地没有疫苗的话可以到附近的地区疾病控制中心咨询一下.愿你的宝宝快乐健康的成长。 乙脑属于进行传染病,患乙脑期间是不能接种乙脑疫苗的,另外乙脑疫苗的禁忌症还有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患及严重慢性疾病等。即使进入疫区,也没有必要每年都打。第1针 第2针 (初免后1年、4年、6年) 而且乙脑疫苗只针对6月龄~6周岁儿童。我家都打的 ,也是没啥不良反应 。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的规定,乙脑疫苗的免疫程序为8-10个月接种一剂,满24个月加强一剂,共2剂,2剂之间的最少间隔时间为1年。(以上程序为乙脑减毒活免疫,由于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差,近几年已经停用)。 乙脑疫苗第一剂次,与第二剂的加强免疫应间隔至少一年,也就是要到孩子满28个月以后才能接种。其实,免疫程序中的满24个月加强,并不是非要在24个月时接种,遇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适当延后。 由于乙脑病情多较重,易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患乙脑后要采取抗病毒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祝宝宝身体健康。

乙脑灭活疫苗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故名日本乙型脑炎,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幼儿乙脑的症状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乙脑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急、开始时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但是没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状、况且发热越来越高、很难退烧、精神差、爱睡觉、这也是感觉不常有的、应该提高警惕性在发病二三天后、病儿体温高达39-40℃、同时出现嗜睡、神志模糊、说胡话、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乙脑的主要症状昏迷越早、越深、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几乎与意识障碍的同时或先于意识障碍发生抽风因此、在夏季发生的高热不退、剧烈头、频繁抽风、昏迷不醒、要高度怀疑乙脑、血液化验、脑脊检查及脑电图可以帮助确诊。 乙脑(流线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 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乙脑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急,开始时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但是没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状,况且发热越来越高,很难退烧,精神差,爱睡觉,这也是感觉不常有的,应该提高警惕性。在发病二三天后,病儿体温高达39-40℃,同时出现嗜睡、神志模糊、说胡话、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乙脑的主要症状。昏迷越早、越深、时间越长则病情越重,几乎与意识障碍的同时或先于意识障碍发生抽风。因此,在夏季发生的高热不退、剧烈头、频繁抽风、昏迷不醒,要高度怀疑乙脑,血液化验,脑脊检查及脑电图可以帮助确诊。

乙脑后遗症有哪些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孩得乙脑已治好出院已有15天,一直正常,近两三天发现小孩子右边手臂不灵活,右手食指经常弯曲,乙脑后遗症的可能性大,乙型脑炎后遗症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以促进恢复。详细情况,到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咨询一下看看, 你好,一般乙脑是大脑实质出现异常,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孩子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乙脑并发症。建议还是去医院检查,如果确诊是乙脑并发症引起的,可以尽早治疗,可以考虑做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恢复比较快,如果治疗晚了,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的。 你好,乙脑后遗症有肢体不能活动、痴呆、语言不利、声哑、吞咽困难等。我没有见过孩子不能说是后遗症。建议你去医院看看,医生会给你对症下药,希望你看到后引起重视。家长要细心地照料,积极给孩子治疗。 是乙脑后遗症,乙脑治疗后可留有智力减退、失语、痴呆、瘫痪等后遗症,可以服用药物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等药物治疗,注意休息和保养,避免重复感染

医生!我想咨询一下乙脑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越脏的地

您好!惊厥的处理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如、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可用20%甘露醇,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完,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同时可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防止应用脱水剂后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压呼吸。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 您好!高热的处理室温争取降至30℃以下。高温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您好!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情。对昏迷患者宜采用鼻饲。 您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感冒了可以打乙脑吗

伤风感冒不能打乙脑疫苗的。宝宝伤风感冒的时候大概会出现发烧、咳嗽、流涕等病症,抵抗力细菌。宝宝打乙脑疫苗以后大概也会出现发烧,这样会加剧宝宝感冒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