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质血症是一种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血液中尿素氮、肌酐等非蛋白氮含量增高。根据其原因,可以分为肾性氮质血症和肾前性氮质血症两类。 肾性氮质血症主要是由于肾脏的排泄机能受到损害,导致蛋白质代谢终末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在血液中停留。这种情况常见于各种肾炎、肾病、肾小管病变等疾病。 肾前性氮质血症则是由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肾功能降低和血中氮的积累。这可能是由于大出血、消化液流失、败血症、失代偿性肝硬化等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 治疗氮质血症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透析治疗。对于肾性氮质血症,可以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者细胞毒性类药物来对症处理;必要时还需要考虑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法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定期监测血钾水平,不要吃生冷刺激辛辣的食物。氮质血症患者应该节制饮食,少吃高热量食物,控制体重的增加。多吃些新鲜蔬菜与水果,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忌烟酒,尤其是啤酒。避免过度劳累,寒冷等。 总之,氮质血症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且注意生活习惯以防止病情加重。
慢性肾小球肾炎肌酐839
慢性肾炎传统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 患者无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不严重,无肾功能不全表现,可以自理生活,甚至可以从事轻微劳动,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切忌劳累,勿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有明显高血压、水肿者或短期内有肾功能减退者,应卧床休息,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至2~3g。对尿中丢失蛋白质较多,肾功能尚可者,宜补充生物效价高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和瘦肉等,已有肾功能减退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在30ml/min左右),应适量限制蛋白质在30g左右,必要时加口服适量必需氨基酸。 (二)激素、免疫抑制剂。由于反复性及强烈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排斥对治疗药物,需要新的慢性肾炎治疗方法) (三)对氮质血症处理 1.短期内出现氮质血症或第一次出现,或在近期有进行性升高者均应卧床休息、限制过多活动。 2.饮食与营养 对无明显水肿和高血压者不必限制水分和钠盐摄入,适当增加水分以增加尿量十分重要。对轻、中度氮质血症患者不限制蛋白质摄入,以维持体内正氮平衡,特别是每日丢失蛋白质量较多的患者更应重视。对大量蛋白尿伴轻度氮质血症时可增加植物蛋白如大豆等。重度氮质血症或近期内进行性氮质血症者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 3.关于尿量与尿渗透浓度 一般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尿渗透浓度常在400mOsm/L或以下,若每日尿量仅1L,则不足排出含氮溶质,故应要求尿量在1.5L或以上,适当饮水或喝淡茶可达到此目的,必要时可间断服用利尿剂。 4.控制高血压 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和肾实质性高血压常提示预后不良,持续或重度肾性高血压又可加重氮质血症。用一般降压药虽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不一定就降低肾小球内血管阻力。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强使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钙通道阻断剂如硝苯地平等能否降低肾小球内压力保护肾功能尚有异议,现已公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它尚可抑制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张力,改善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作用,ACEI尚使组织内缓激肽降解减少,缓激肽扩张效果增强。缓激肽尚可刺激细胞膜磷脂游离出花生四烯酸,促进前列腺素生成又增强血管扩张的效应。ACEI尚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收缩作用。这些作用机理反映在肾组织内,可改善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对中、重度高血压,心脏肥厚患者使用ACEI尚可减少或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促心肌、血管平滑肌增生肥大和血管壁中层增厚的作用,此对防止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增厚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十分有助。但ACEI引起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张力降低,有时可使GFR下降,故在氮质血症时使用ACEI剂量不宜过大,且应密切观察肾功能,更不宜使用保钾利尿剂,以免发生高钾血症。常用药物为卡托普利12.5~25mg一次,每日2~3次;或苯那普利(洛汀新)每日1~2次,每次10mg,或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或西那普利2.5~5mg,每日一次,苯那普利、西那普利与依那普利为长效ACEI,若未能控制高血压可加用氨氯地平(络活喜)5~10mg每日1~2次。 5.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出现氮质血症的处理 慢性肾炎肾病型水肿期和水肿消退期GFR常有不同程度降低。它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病理活动性病变程度;②肾间质水肿;③肾小球超滤系数减少;④血容量减少(7%~38%病例);⑤较大量激素应用引起体内高分解代谢;⑥对肾脏有损害药物的应用;⑦间质性肾炎;⑧肾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及时判断原因常不容易,除①、⑥和⑦项须及时处理外,其他若无感染情况,有时需耐心等待,不能过分积极;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无论是疾病本身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使用短程偏大剂量激素常可降低氮质血症应及时处理。 6.抗凝治疗 我院对400多例各种病理类型肾小球肾炎伴高凝状态及肾内纤维蛋白样坏死者联合应用肝素50~80mg/日和尿激酶2~8万u/d静脉滴注(2~8周)的治疗,肾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出血。对顽固性或难治性肾静脉血栓形成者,经肾动、静脉插管技术注射尿激酶20万u治疗肾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良好疗效。 7.高尿酸血症的处理 少数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与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并不呈比例,说明高尿酸血症不是氮质血症的结果,使用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可改善肾功能,但剂量宜小,用药时间要短,减药要快。不宜用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8.其他 肾小球肾炎时肾组织中浸润的炎症细胞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肾小球系膜细胞受到免疫复合物,膜攻击复合物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刺激也可产生活性氧。氧自由基可直接损伤或通过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此外,许多肾小球疾病患者抗氧化能力低下,表现为血抗氧化酶如血清超氧歧化酶减少和抗氧化剂维生素B2、E及锌和硒等降低。因此,临床上如何抑制肾组织氧自由基产生,需否应用抗氧化剂、用哪种抗氧化剂为好均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积累经验。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常伴有不同程度高脂血症。已知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变可引发肾组织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加速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损伤。提高血白蛋白水平可降低血脂浓度。 总之,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是站在走向慢性肾衰或病情稳定的十字路口线上,对短期内进行性的氮质血症或第一次出现的氮质血症应仔细寻找原因,切勿简单地认为是慢性肾炎发展的阶段。不少病例在去除诱发因素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尚可保持良好的肾功能。 你好,肌酐指标这么高是肾功衰的表现了,可能得考虑作透析治疗的,饮食要严格控制好,避免进食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水盐摄入也应该严格控制的,否则对肾脏功能的负担会加重。
氮质血症期可出现的症状是
氮质血症期,是指当肾脏病病患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的现象中,血中的尿素氮肌酐均超过正常值范畴,这一时期被称为氮质血症期或称尿毒症后期。
氮质血症到尿毒症多久?
慢性肾病患者出现氮质血症的情况就是有肌酐尿毒症明显增高,有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如果是不积极治疗就会很快进入尿毒症期。患者如果是有肾功能不全或是慢性肾病的情况,首先要考虑积极和及坚持合理的治疗,住院诊治,同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方面的保养,优质低蛋白饮食。 氮质血症到尿毒症一般是不确定的,着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来决定。由于氮质血症的因素主要是肾功能不好,所以病人会伴有尿液的异常,比如尿中出现很多泡沫或者尿液呈现红色,提示病人有了尿蛋白或者尿血。除此之外,有一些氮质血症是由于身体内代谢旺盛引起的。
氮质血症临床表现?
看这个情况应该考虑和长期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有关系,所谓的氮质血症和肾功能减退有关系,再继续发展就可以出现尿毒症的。建议去医院系统检查治疗,看原发病是在血压上面还是本身肾脏就有问题而导致的高血压,现在已经出现了氮质血症,需要及时采用利尿保肾、透析等治疗。
什么叫氮质血症期?
临床上氮质血症是肾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其主要是因为肾脏纤维化,具有滤过功能的肾单位被纤维组织所代替,滤过功能降低,产生的肌酐,尿素氮等不能排出体外,持续发展则导致肾功能一直降低。对于氮质血症,需要及时的排除肌酐,尿素氮,保护好肾功能,定期复查。 氮质血症是指血中非蛋白氮(包括尿素、肌酐、尿酸等)含量显著升高,正常人血中非蛋白氮25~35mg%,其中尿素氮为10~15mg%。氮质血症分广义和侠义。广义的氮质血症是指血中尿素氮或肌酐等超出正常范围,见于各种肾脏病导致的肾功能损害,也可出现于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高蛋白饮食。
肾性氮质血症的原因
氮质血症是肾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其主要由于肾脏纤维化,具有滤过功能的肾单位被纤维组织所替代,滤过功能下降,发生的肌酐,尿素氮等不能排出体外。连续的氮质血症则会损伤肾功能,须要积极的护肾医治,以避免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病症,按时复查。
省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
肾功能不全第二期氮质血症期,大部分肾小球已经硬化,残存肾功能不能满足人体代谢,出现氮质血症。常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没有好办法,建议中医治疗调整免疫,调整脏腑功能,保护残存肾小球。 含钾高的蔬菜如竹笋、青菜、红萝卜、香菇、菠菜、空心菜、番茄等
什么是氮质血症酸中毒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氮质血症酸中毒是指血中的尿素氮,非蛋白氮或肌酐超出了正常范围,属于肾功能损伤,多见于慢性肾炎患者。应根据自身体质明确具体病因。如何近期饮食有关,属于一过性氮质血症,可服用利尿剂,症状会很快缓解。如有肾病应及时考虑血液透析。 你好:氮质血症是一个生化名词,有广义和狭义的两方面概念。广义的概念是只要血中的尿素氮、非蛋白氮或肌酐超出正常范围,均可称为氮质血症。各种肾脏病迁延不愈,晚期可发生肾功能损害,这样血中氮质排泄障碍,遂蓄积于血液中,这是肾衰的结果。但是正常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如过年过节或平时参加宴会过多,虽然肾功正常,但短时间内不能迅速地排出过多的氮质,则会出现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另外肾病综合征水肿尿少的患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当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血尿素氮亦会随之降为正常,这不能视为肾功衰竭,患者也没有必要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位肾病综合征男性青年患者,查血尿素氮14.2毫摩尔/升(42毫克%),某医院曾诊为肾功不全。但我们观察,患者尿量少,每日600毫升左右,全身中度浮肿。后用速尿中等量冲击后尿量增水肿消退,复查血尿素氮为6.4毫摩尔/升(18毫克%),说明患者并非肾功不全,而是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再者有的医生报道临床疗效,也未注意严格地把一过性的氮质血症病例剔除,而是混为一谈,以致造成治疗慢性肾衰疗效过高的不实报道。其中确实有人不完全了解临床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情况存在。 狭义的概念是当肾脏病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血中尿素氮、肌酐均超过正常范围,这一时期称为氮质血症期,或称尿毒症前期。
氮质血症怎么治疗
氮质血症患者通常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透析治疗。氮质血症指的是血液中尿素氮,肌酐等非蛋白氮含量增高,从而对身体产生不良的情况。氮质血症期多见于肾功能下降时,代谢废物或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所致,在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如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者细胞毒性类药物,必要时还需要考虑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氮质血症原因?
氮质血症可能是肾性氮质血症、肾前性氮质血症所引起。 1、肾性氮质血症:肾的排泄机能受到损害,发生障碍时蛋白质代谢终末产物,从肾脏排出减少,并会在血液中停留。其结果是引起血中的非蛋白质氮水平升高,从而引起氮血症,并见于各种肾炎、肾病、肾小管病变等。2、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而导致的,其主要症状是:大出血,消化液流失等。或者是一些疾病,如败血症、失代偿性肝硬化等,外液量正常,但是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或者是一些药物会导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这些因素会造成肾血流灌注不足、肾功能降低、血中氮的积累,从而造成氮血症。 建议定期监测血钾水平,不要吃生冷刺激辛辣的食物。 氮质血症原因,尿素氮增高由慢性肾炎,急性肾炎,肾结核等原因引起的。日常要节制饮食,少吃高热量食物,控制体重的增加。多吃些新鲜蔬菜与水果,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少吃动物内脏,海鲜,菠菜等食物。忌烟酒,尤其是啤酒。避免过度劳累,寒冷等。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对症配合治疗。